
一、核心配置:硬件基础仍可满足基础需求,但存在明显短板
- 性能表现:
搭载的骁龙 888 + 处理器在发布时属于旗舰级别,但对比 2025 年主流的骁龙 8 Gen3 或天玑 9400,其 CPU 单核性能落后约 30%,GPU 图形处理能力差距更大。这意味着在运行大型游戏或多任务时可能出现卡顿,例如《原神》高画质下帧率稳定性不足。不过,日常社交、视频播放等场景仍能流畅运行。
- 屏幕技术:
6.67 英寸 AMOLED 屏下摄像头屏幕是其最大亮点,支持 120Hz 刷新率和 HDR10+。但长期使用后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 显示效果下降:屏下区域的像素密度(400PPI)低于主屏幕,在侧光或低亮度环境下可能出现偏色或颗粒感。
- 老化风险:OLED 屏幕的使用寿命通常为 3-5 年,四年后的 MIX 4 可能出现烧屏或亮度衰减。
- 前置摄像头局限:2000 万像素屏下镜头在光线充足时表现尚可,但暗光环境下噪点明显,自拍效果远不及同期打孔屏机型。
- 续航与充电:
4500mAh 电池在 2021 年属于主流,但四年后电池容量可能衰减至 3000mAh 左右,导致续航大幅缩水。尽管支持 120W 有线快充,但需注意:
- 电池更换成本:第三方维修价格约 200-300 元,且可能影响防水性能。
- 无线充电:50W 无线快充在 2025 年已落后于主流的 80W 甚至 100W 方案。
二、使用体验:系统停更与维修成本增加使用门槛
- 软件支持终止:
根据小米官方公告,MIX 4 已于 2024 年 8 月停止系统更新,包括安全补丁和新功能。这意味着用户将面临以下风险:
- 安全漏洞:无法抵御新型网络攻击,例如近期频发的 Android 系统漏洞。
- 应用兼容性:部分主流应用(如微信、支付宝)可能不再优化适配旧系统。
- 维修与配件供应:
- 屏幕维修成本:陶瓷机身和曲面屏的维修费用高达 1500 元以上,接近二手市场整机价格。
- 配件稀缺性:官方渠道已难寻原装电池和屏幕,第三方配件质量参差不齐。
- 用户口碑与痛点:
- 机身重量:225g 的陶瓷机身在 2025 年显得厚重,对比同价位 190g 左右的新机(如小米 15)握持感较差。
- 散热问题:骁龙 888 + 的发热控制在 2021 年就饱受诟病,长期使用后散热效率可能进一步下降。
三、市场对比:同价位新机全面碾压,二手性价比有限
- 新机对比(3000-4000 元):
- 性能:小米 15(骁龙 8 Gen3)、OPPO Find X7(天玑 9400)等机型的性能是 MIX 4 的 2 倍以上。
- 影像:MIX 4 的 1.08 亿像素主摄在 2025 年已落后,新机普遍采用光影猎人 900、LYT-808 等传感器,支持 5 倍光学变焦和 AI 算法优化。
- 续航:新机电池容量普遍提升至 5400mAh 以上,且支持 90W + 快充,充电速度是 MIX 4 的 1.5 倍。
- 二手市场性价比:
- 价格区间:二手 MIX 4(8+256GB)价格约 1000-1500 元,与新机差距缩小。
- 风险提示:二手平台的验机报告可能存在水分,建议优先选择官方认证渠道。
- 替代方案推荐:
- 预算有限:Redmi K70(骁龙 8 Gen3,2499 元起)在性能和续航上全面优于 MIX 4。
- 追求高端:小米 15(骁龙 8 Gen3,3999 元起)兼顾轻薄设计和徕卡影像,综合体验更均衡。
四、决策建议:三类用户可考虑,多数情况不推荐
- 推荐场景:
- 备用机需求:仅用于接打电话、轻度社交,且预算低于 1000 元。
- 收藏或尝鲜:对屏下摄像头技术感兴趣,愿意承担硬件老化风险。
- 品牌忠诚度:小米生态用户,且对 MIX 系列设计有特殊偏好。
- 避坑提示:
- 避免长期主力机使用:硬件性能和系统安全无法满足 2025 年的使用需求。
- 谨慎选择二手:优先检查电池健康度(建议≥85%)和屏幕老化情况。
总结
小米 MIX 4 在 2025 年的定位更接近 “历史产品”,其核心价值在于屏下摄像头的探索意义,而非实用体验。若追求性价比,同价位新机(如 Redmi K70)或二手旗舰(如小米 12S Ultra)是更优选择。对于多数用户,建议关注 2025 年新品,它们在性能、影像和续航上的提升远超 MIX 4 的价格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