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 SU7 Ultra 的续航表现根据配置和使用场景的不同呈现出显著差异,其核心参数与实际表现可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官方续航数据:配置选择决定基础数值
小米 SU7 Ultra 的 CLTC 续航里程分为四个版本,具体差异由空气动力学套件和轮胎类型决定:
- 630km 版本:未选装碳纤维尾翼,搭配长续航轮胎(如倍耐力 P ZERO 长续航版)。
- 600km 版本:选装碳纤维尾翼,仍使用长续航轮胎。
- 555km 版本:未选装尾翼,但换装高性能轮胎(如倍耐力 P ZERO 赛道版)。
- 520km 版本:同时选装碳纤维尾翼和高性能轮胎。
这一设计逻辑体现了性能与续航的平衡:碳纤维尾翼可提供 285kg 下压力(提升高速稳定性),但风阻系数从 0.195Cd 增至 0.21Cd;高性能轮胎通过更软的橡胶配方提升抓地力,但滚动阻力增加 15%。
二、实际续航表现:场景差异显著
- 城市通勤:在 23℃环境、空调开启、平均时速 30-50km/h 的条件下,续航可达 580-610km,达成率超 90%。此时三电机系统主要依赖后轴双 V8s 电机驱动,前轴 V6s 电机仅在急加速时介入,能耗控制优异。
- 高速长途:以 110km/h 时速行驶并开启空调,续航降至 520km 左右。高速行驶时电机持续高负荷运转,且风阻能耗占比提升至 45%(城市工况为 20%),导致续航折损约 17%。
- 低温环境:在 - 5℃环境下开启暖风,续航缩水至 450km。低温使电池活性下降(容量衰减约 20%),同时 PTC 制热系统每小时耗电 3.2kWh,进一步加剧能耗。
- 赛道驾驶:在上海国际赛车场连续两圈全速行驶(平均时速 190km/h),电量从 100% 降至 42%,实际续航约 120km。此时电池以 5.2C 倍率放电(瞬时功率 480kW),且赛道模式下动能回收系统关闭,导致能耗激增。
三、技术支撑: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底层逻辑
SU7 Ultra 搭载的宁德时代麒麟 Ⅱ 赛道版电池包,通过三大技术突破实现续航与性能的平衡:
- 能量密度:采用第三代 CTP 技术,体积利用率提升至 72%,系统能量密度达 255Wh/kg。93.7kWh 电池包重量仅 485kg,较同容量传统电池减重 15%。
- 快充能力:支持 5.2C 超充(480kW),11 分钟完成 10%-80% 补能。其 “超电子通路技术” 优化电芯结构,使锂离子迁移速率提升 30%,充电效率行业领先。
- 热管理:双面冷却系统使换热面积扩大 4 倍,电芯温差控制在 ±2℃以内。在极端测试中,连续 5 次 1330kW 放电后,电池温度仍低于 65℃,确保赛道工况下的稳定性。
四、用户反馈与优化建议
- 驾驶习惯影响:暴力驾驶(如频繁弹射起步)会使续航骤降 30%-40%,部分车主实测激烈驾驶时续航仅 350km。
- 智能辅助系统:NOA 智驾功能在高速场景下可降低 12% 能耗,因其能优化加减速策略,减少不必要的动能损失。
- 官方优化措施:通过 OTA 升级(如 1.5.10 版本)优化能量管理策略,将续航拟合度提升 18%,表显续航更贴近实际。
五、竞品对比与市场定位
- 横向对比: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CLTC 636km)、特斯拉 Model S Plaid(CLTC 672km),SU7 Ultra 在性能(1548 马力)与续航的平衡上更具优势。
- 用户画像:80% 车主为 BBA 56E 增换购用户,其中 30% 为赛道爱好者,他们更看重 1.98 秒零百加速和纽北圈速,对续航妥协接受度较高。
总结
小米 SU7 Ultra 的续航表现是性能与实用的折中:
- 极致续航:选择基础配置 + 长续航轮胎,CLTC 630km 可满足多数长途需求。
- 性能优先:选装赛道套件后,续航降至 520km,但可解锁 350km/h 极速和 2 分 09 秒上赛圈速。
- 技术亮点:麒麟电池的 5.2C 超充和双面冷却技术,有效缓解了高性能车型的续航焦虑。
对于潜在用户,建议根据实际使用场景选择配置:日常通勤可选基础版,赛道玩家则需接受续航折损以换取极致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