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5 月,小米汽车在售车型中最大续航里程为 830 公里(CLTC 工况),由小米 SU7 Pro 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Pro 版实现。以下是详细信息及技术解析:
一、在售车型续航对比
1. 小米 SU7 系列
- 标准版:搭载 73.6kWh 弗迪刀片电池,CLTC 续航 700 公里,支持 486V 高压平台,15 分钟补能 350 公里。
- Pro 版:配备 94.3kWh 宁德时代神行电池,CLTC 续航 830 公里,零百加速 5.7 秒,主打长续航与日常通勤。
- Max 版:采用 101kWh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CLTC 续航 800 公里,双电机四驱系统,零百加速 2.78 秒,实测高速续航 643 公里(达成率 79.4%)。
- Ultra 版:定位性能旗舰,搭载 93.7kWh 电池,CLTC 续航 630 公里,10%-80% 充电仅需 11 分钟,主打赛道级性能与散热技术。
2. 小米 YU7(即将上市)
- 单电机长续航版:工信部公示显示,搭载 96.3kWh 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 835 公里(未标注测试工况),能耗低至 13.3kWh/100km,计划 2025 年 6-7 月上市。
- 双电机高性能版:配备 101.7kWh 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 760 公里,零百加速进入 3 秒俱乐部,主打动力与续航平衡。
二、技术亮点与续航突破
1. 电池技术
- 宁德时代神行电池(SU7 Pro):采用磷酸锰铁锂材料,能量密度提升至 160Wh/kg,支持 10 分钟快充至 80%,低温性能较传统磷酸铁锂提升 20%。
- 麒麟电池(SU7 Max):通过 CTP 3.0 技术实现体积利用率 72%,支持 15 分钟补能 510 公里,配合 871V 高压平台,充电效率行业领先。
- 半固态电池(YU7 835km 版):推测采用新型电池技术,能量密度或达 190Wh/kg,配合超导热管理 2.0 系统,-20℃环境下电池升温速度提升 40%。
2. 能耗优化
- 风阻系数:SU7 系列风阻低至 0.195Cd(Max 版),YU7 通过隐藏式门把手、主动尾翼等设计将风阻压至 0.23Cd,较特斯拉 Model Y 提升 5.6%。
- 热管理系统:SU7 Ultra 配备双大面液冷电池系统,-25℃环境下续航达成率 47.5%,空调升温速度行业领先。
3. 补能网络
- 超充布局:小米计划 2025 年建成 1000 座 800V 超充站,配合 “充电 5 分钟续航 230km” 技术,缓解用户里程焦虑。
三、实际续航表现
- 高速实测:SU7 Max 在 9-19℃环境下,搭载 21 英寸轮毂,实测续航 560 公里,达成率 77.2%;在 - 20℃寒冷区,续航达成率 47.5%,表现优于多数竞品。
- 冬季性能:YU7 通过相变材料与 12kW 电加热模块,-20℃环境下电池升温至 25℃仅需 5 分 18 秒,冬季续航达成率提升至 81.7%(行业平均约 60%)。
四、选购建议
- 城市通勤:SU7 标准版(700 公里)或 YU7 725 公里版,性价比高,满足一周一充需求。
- 长途出行:SU7 Pro(830 公里)或 YU7 835 公里版,续航扎实,补能速度快。
- 性能玩家:SU7 Max(800 公里)或 Ultra 版(630 公里),兼顾加速与续航。
五、未来规划
- 2025 款 SU7 升级版:网传搭载新一代麒麟电池,CLTC 续航突破 900 公里,支持 L3 级自动驾驶,预计 2025 年底发布。
- SUV 车型 “昆仑”: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采用一体化压铸车身,续航超 700 公里,计划 2025 年底上市。
小米汽车通过长续航 + 超快充 + 低能耗的技术组合,已在 25 万 - 35 万元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力。若需实时了解最新车型动态,建议关注小米汽车官网或官方社交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