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当前在售车型的续航表现已形成覆盖不同场景的完整产品线,其技术创新与实际性能在行业内具备显著竞争力。以下是基于最新数据的深度解析:
一、核心车型续航能力全景
1. 小米 SU7(轿车)
- 标准版:搭载 73.6kWh 磷酸铁锂刀片电池,CLTC 续航 700 公里,匹配 19 英寸米其林低滚阻轮胎,实测高速续航达成率 70%(以 120km/h 行驶时续航约 490 公里)。
- Pro 版:采用 94.3kWh 神行电池,CLTC 续航 830 公里,支持 5 分钟充电 138 公里,15 分钟补能 350 公里。在城市工况下,实测续航达成率高达 96.87%(平均时速 52km/h 时续航 804 公里)。
- Max 版:配备 101kWh 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 810 公里,双电机四驱系统实现 2.78 秒零百加速。在 - 10℃低温环境下,通过固态电池技术提升 20% 续航稳定性,冬季高速实测续航达 643 公里。
2. 小米 YU7(SUV)
- 后驱版:搭载 96.3kWh 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 820 公里(19 英寸轮毂),采用汇川联合动力双电机系统,综合功率 691 马力。
- 四驱版:配备 101.7kWh 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 760 公里,零百加速 3.2 秒,支持 800V 高压快充(10 分钟补能 40%)。
二、技术支撑与实测表现
- 电池技术:
- 神行电池:采用磷酸锰铁锂材料,能量密度提升 15%,快充效率提高 50%。
- 固态电池:2025 年量产车型搭载,低温性能提升 20%,循环寿命突破 4000 次。
- 能耗管理:
- 小米工况算法:在 CLTC 基础上叠加高温、低温、激烈驾驶场景,续航预测拟合度提升 18%。
- 碳化硅平台:800V 高压架构降低电驱系统损耗,配合智能热管理系统,冬季续航衰减减少 12%。
- 实际测试数据:
- SU7 Pro:在广东高速以 97.7km/h 行驶,续航 495 公里,电耗 15kWh/100km。
- YU7 四驱版:冬季 - 10℃高速测试中,1310 公里行程充电 2 次,平均时速 100km/h 以上。
三、竞品对比与市场定位
车型 | 电池容量 (kWh) | CLTC 续航 (km) | 售价 (万元) | 核心优势 |
---|---|---|---|---|
小米 SU7 Pro | 94.3 | 830 | 24.59 | 神行电池、800V 快充 |
特斯拉 Model Y | 78.4 | 719 | 32.99 | 超充网络、品牌溢价 |
小鹏 G7 | 80.8 | 702 | 26.99 | XNGP 智驾、无框车门 |
小米 YU7 四驱 | 101.7 | 760 | 29.99 | 691 马力、全场景智驾 |
小米汽车凭借「技术平权」策略,在 25-30 万元价格区间实现续航、性能、智能化的均衡配置,尤其在低温续航、充电速度等场景表现突出。
四、用户场景适配建议
- 城市通勤:选择 SU7 标准版(700km 续航)或 YU7 后驱版(820km 续航),配合小米家用充电桩(7kW/11kW),可实现每周一充。
- 长途出行:SU7 Max 版(810km 续航)+ 小米超级充电站(600kW),15 分钟补能 510 公里,覆盖 90% 长途需求。
- 北方用户:优先考虑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冬季续航衰减较传统三元锂电池减少 20%。
五、未来技术展望
2025 年小米汽车将推出搭载四电机驱动系统的 SU7 Ultra,综合功率 2054 马力,支持原地掉头、圆规泊车等功能,CLTC 续航预计突破 900 公里。同时,全主动悬架技术可通过 140mm 行程调节提升复杂路况续航稳定性。
总结
小米汽车通过「电池技术革新 + 智能能耗管理 + 场景化产品矩阵」的组合策略,在续航领域建立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其车型不仅满足日常通勤需求,更在低温续航、充电效率、长途出行等场景实现行业领先,为用户提供了兼具技术前瞻性与实用性的出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