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37W 车充是一款高性价比的车载充电设备,专为满足车内多设备快充需求而设计。以下从核心参数、性能表现、兼容性、安全防护及使用建议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核心参数与设计
- 功率配置:双口输出设计(USB-A + USB-C),单口最高支持 27W 快充(USB-C),双口同时使用时总功率达 37W,可同时为手机、平板等设备高效充电。
- 输入电压:支持 12V-24V 宽幅电压,兼容主流车型点烟器接口,尤其适合卡车、商务车等高压车型。
- 材质与工艺:金属弹性触点设计,确保与车辆电源紧密贴合;外壳采用防火耐高温材料(UL94-V0 级),通过 2000 次拔插测试,耐用性强。
二、性能表现与快充协议
- 小米设备兼容性:对小米 / 红米手机支持最佳,可触发 27W 私有快充协议(如小米 9、Redmi K20 Pro 等),实测 30 分钟可充至 60% 以上。
- 第三方设备支持:
- 华为 / 荣耀:支持 FCP 快充(9V2A/18W),但不兼容 SCP 协议,无法实现 40W 超级快充。
- iPhone:仅支持 5V2A 或 9V2A 输出,无法触发 PD 快充,实际充电功率约 12-18W。
- 其他品牌:兼容 QC3.0、AFC 等主流协议,可为三星、OPPO 等设备提供 18W 快充。
- 协议限制:USB-C 口虽支持 15V/1.8A、20V/1.35A 输出,但受限于车载电源特性,实际使用中高电压档位触发概率较低。
三、安全防护与用户评价
- 多重保护机制:
- 温度控制:内置智能温控芯片,当温度超过 50℃时自动降功率,避免过热风险。
- 电路保护:支持过压、过流、短路保护,实测在 12V 输入下输出纹波低于 50mV,稳定性优于同类产品。
- 用户反馈:
- 优点:性价比高(约 49 元)、双口实用性强、金属触点牢固不易松动。
- 缺点:对 iPhone 快充支持不足、USB-A 口仅 5V2A(无法快充行车记录仪)、高负载下发热明显。
四、使用场景与选购建议
- 适用场景:
- 小米 / 红米用户:推荐作为主力车充,27W 快充可显著缩短充电时间。
- 多设备用户:双口设计适合同时为手机、平板或行车记录仪供电。
- 长途驾驶:12-24V 宽压输入适配多种车型,金属触点抗震性强,颠簸路段不易断电。
- 替代方案:
- 高功率需求:小米 67W 车充(1A1C)支持 PD3.0 协议,可为笔记本电脑供电,适合商务场景。
- 无线充电:小米 50W 无线车充支持自动锁紧和 50W 私有协议,适合支持无线充电的旗舰机型。
五、注意事项
- 线材选择:使用小米原装 6A 数据线可确保 27W 快充,第三方线材可能导致功率受限。
- 散热管理:长时间高负载充电时,建议将车充置于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
- 协议匹配:为 iPhone 等设备充电时,建议使用 USB-C 口并搭配 PD 快充线,以获得更稳定的 18W 输出。
总结
小米 37W 车充凭借高性价比和稳定性能,成为小米生态用户的优选车充。其双口设计和宽压输入适配多数车型,但对非小米设备的快充支持存在局限。若需兼顾多设备兼容性或更高功率需求,可考虑升级至 67W 版本或搭配无线车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