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su7仿的什么车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2 04:32:27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关于小米 SU7 的设计是否模仿了某款车型,目前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讨论。从设计特征、技术参数和市场反馈来看,小米 SU7 在外观风格上与保时捷 Taycan 有一定相似性,但官方强调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元素和功能性需求,并通过团队背景和技术创新形成了独特的产品定位。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外观设计的相似性与争议


  1. 与保时捷 Taycan 的视觉关联
    部分媒体和消费者指出,小米 SU7 的溜背造型、低趴姿态、贯穿式尾灯以及前舱盖线条与保时捷 Taycan 存在相似性。例如:
    • 溜背与低趴设计:SU7 的车身比例(3 倍轮轴比、2 倍轮高比)和保时捷 Taycan 均强调运动感与空气动力学,风阻系数分别为 0.195 和 0.22,接近量产车的顶尖水平。
    • 贯穿式尾灯:SU7 的 “光环尾灯” 由 360 颗超红光 LED 组成,与 Taycan 的贯穿式灯带设计有相似的视觉效果。
    • 前脸与大灯:SU7 的 “水滴大灯” 采用圆角多边形矩阵造型,而 Taycan 的蛙眼式大灯则是保时捷的标志性设计。

    然而,两者的定位和价格差异显著:SU7 起售价 21.59 万元,而 Taycan 起售价超过 80 万元。小米官方回应称,SU7 的设计灵感来自自然元素(如水滴、风)和功能性需求(如空气动力学),而非刻意模仿某一品牌。
  2. 设计团队的背景
    小米 SU7 的设计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
    • 李田原(首席设计师):曾主导宝马 iX 的设计,其作品以 “流动曲面” 和低风阻著称。
    • 仇臻(外饰设计总监):曾参与奔驰 Vision EQXX 概念车的设计,该车风阻系数仅为 0.175。
    • 克里斯・班戈(设计顾问):前宝马设计副总裁,主导过宝马 7 系 “天使眼” 等经典设计。

    这些设计师的经验可能影响了 SU7 的整体风格,但官方强调设计过程中并未参考特定车型,而是通过风洞测试用户调研优化细节。

二、技术参数与市场定位的差异化


  1. 性能与配置的对标
    • 动力:SU7 Max 版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最大功率 495kW,零百加速 2.78 秒,续航 800km(CLTC);Taycan Turbo GT 版最大功率 560kW,零百加速 2.8 秒,续航 467km(CLTC)。SU7 在价格更低的情况下实现了相近的性能。
    • 智能化:SU7 全系标配高速 / 城市 NOA 智驾功能,而 Taycan 的智能驾驶功能需额外付费。
    • 生态:SU7 搭载小米澎湃 OS,支持车家互联、手机投屏等功能,而 Taycan 的生态系统更偏向传统豪华品牌。

  2. 市场定位的差异
    • 小米 SU7:定位 “C 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目标用户为注重性价比、科技体验的年轻群体。
    • 保时捷 Taycan:定位 “纯电豪华跑车”,强调品牌溢价和驾驶质感,目标用户为高端市场。

    从市场反馈看,SU7 的订单主要集中在 25 万 - 30 万元区间,而 Taycan 的用户更关注品牌价值和个性化服务。

三、设计理念与官方回应


  1. 设计灵感来源
    小米官方表示,SU7 的设计理念源于自然与直觉
    • 水滴与风:车身线条模仿 “零重力状态下的水滴”,风阻系数 0.195 为全球量产车最低之一。
    • 土星环:尾灯设计灵感来自土星环的动态光带。
    • 黄金比例:1.36 倍宽高比和 175° 涟漪曲面,兼顾美学与实用性。

  2. 官方回应模仿争议
    • 李田原(首席设计师):“我们从未刻意考虑与保时捷的相似性,而是回归设计本质,解决电动车的技术挑战。”
    • 保时捷中国总裁:“不同品牌会有相似设计,这是汽车行业的共性,而非抄袭。”

    此外,小米发布了《设计师有话说》系列文章,详细解释了 SU7 从手绘到量产的设计过程,强调功能优先用户需求

四、消费者与行业的评价


  1. 消费者反馈
    • 支持观点:多数用户认可 SU7 的外观设计,认为其 “运动感强”“性价比高”,甚至称其为 “平民超跑”。
    • 批评观点:部分消费者认为 SU7 与 Taycan 的相似性过高,存在 “模仿痕迹”,但这并未影响其销量(上市 24 小时大定突破 8.8 万辆)。

  2. 行业分析
    • 汽车之家:“SU7 的设计融合了保时捷的运动基因和小米的科技感,是一次成功的跨界尝试。”
    • 易车:“SU7 的设计团队背景使其具备国际水准,但定价策略更贴近主流市场。”


总结:设计借鉴与创新的平衡


小米 SU7 的设计确实在视觉上与保时捷 Taycan 有相似之处,尤其是溜背造型和低风阻设计。然而,这种相似性更多源于功能性需求(如空气动力学)和设计团队的经验,而非刻意模仿。从技术参数、市场定位和用户反馈来看,SU7 通过高性价比、智能化配置和生态整合,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力。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 SU7 更多是基于其产品力,而非设计来源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