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 谁代工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2 05:34:15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的代工情况经历了从外部合作到自建产能的逐步转型,结合最新信息来看,其生产模式已形成 **“自建为主、代工为辅”** 的格局,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和维度:

一、早期代工阶段:依赖外部合作快速落地


1. 北汽集团(2023-2024 年)


  • 合作背景:小米在 2021 年宣布造车后,因自建工厂需要时间,选择与传统车企合作代工。北汽集团凭借成熟的生产线和新能源汽车经验,成为初期合作伙伴。
  • 合作内容
    • 车型:首款车型 SU7 的申报信息显示,生产企业为北汽集团旗下的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生产地址位于小米北京亦庄自建基地。
    • 技术分工:小米负责设计、研发和智能化系统,北汽负责生产制造,双方共享供应链资源。

  • 终止原因:2024 年 8 月,小米获得独立造车资质,自建工厂投产,代工模式逐渐退出。

2. 比亚迪弗迪科技(2025 年初)


  • 合作背景:小米 SU7 部分车型采用比亚迪弗迪的电池技术,市场曾传闻弗迪参与整车代工。
  • 合作内容
    • 电池供应:SU7 标准版搭载弗迪的磷酸铁锂电池,高配版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
    • 代工争议:尽管有报道称弗迪代工 SU7,但更可能是电池供应链合作,而非整车代工。小米自建工厂已具备完整生产能力,且未官方确认弗迪参与整车制造。


二、自建工厂:核心产能支撑规模化交付


1. 北京亦庄工厂


  • 产能规模
    • 一期工厂:2024 年 6 月投产,年产能 24 万辆,每 76 秒下线一台车,2025 年 4 月交付量突破 2.8 万辆。
    • 二期工厂: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年中投产,产能将超过 30 万辆,支撑全年 35 万台交付目标。

  • 技术亮点
    • 智能化生产:引入 700 多个机器人,关键工艺 100% 自动化,AI 质检准确率超 99.9%。
    • 一体化压铸:自研 9100 吨压铸设备,减少 800 多个焊点,提升车身强度和生产效率。


2. 武汉工厂(规划中)


  • 定位:可能用于生产低价车型或增程式汽车,与北京工厂形成互补。
  • 进展:2024 年 12 月有消息称小米与东风汽车洽谈代工,但未获官方确认,更可能是供应链合作或未来产能布局。

三、当前代工角色:供应链合作而非整车代工


1. 电池与零部件供应


  • 比亚迪弗迪:提供磷酸铁锂电池,用于 SU7 标准版。
  • 宁德时代:供应三元锂电池,用于 SU7 高配版。
  • 富士康 / 长城汽车:早期传闻参与代工,但 2025 年无最新证据,可能仅涉及部分零部件生产。

2. 代工可能性


  • 短期需求:若自建工厂产能不足,可能重启代工,但当前自建产能已能满足需求(4 月交付 2.8 万辆,产能爬坡至 3.2 万辆 / 月)。
  • 长期战略:小米更倾向于 “自研自产”,代工仅作为应急选项,未来或通过收购工厂扩大产能。

四、未来趋势:自建产能主导,代工逐步退出


1. 产能扩张


  • 二期工厂投产:2025 年中二期工厂投产后,年产能将超 30 万辆,缓解交付压力(当前交付周期最长达 45 周)。
  • 海外布局:启动欧洲认证,计划 2026 年进军德国市场,可能在当地建厂或合作代工。

2. 技术自主化


  • 电池自研:传闻小米自研电池,未来可能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 智能化整合:强化车机系统、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

总结


小米汽车的代工模式已从早期的 **“北汽代工 + 供应链合作”转向“自建工厂为主、代工为辅”**。当前(2025 年 5 月),北京亦庄工厂承担主要生产任务,二期工厂即将投产,产能问题逐步缓解。未来,随着自建产能的进一步释放,代工的角色将逐渐淡化,小米可能更聚焦于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