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信息,小米汽车北京工厂的员工数量在不同阶段和来源中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与工厂建设进度、自动化程度及产能爬坡情况有关。以下是综合分析:
一、当前员工规模
- 一期工厂员工数量
截至 2025 年 1 月,小米汽车一期工厂(已投产)的员工数量约为800-1300 人。
- 汽车之家 2025 年 1 月 15 日的报道提到,工厂员工 “还不到 1300 人”,且 “引入超 700 个机器人”。
- CNMO 科技 2025 年 1 月 13 日的文章指出,工厂 “主要依靠机械手臂作业,员工数量约为八百人”。
- 雪球用户讨论中提到,雷军曾表示一期工厂员工约 1300 人,而扩产后可能增至 1600 人。
- 二期工厂进展
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7-8 月投产,届时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 / 年。但目前二期尚未正式运营,员工数量未显著增加。
二、员工结构与自动化水平
- 生产与技术人员比例
工厂员工以技术人员和工程师为主,生产线上的工人占比较低。例如:
- 雷军在 2025 年 2 月提到,工厂 “20 多名工程师就能管理车间 380 台机器人”。
- 工厂关键工艺(如压铸、焊接、涂装)的自动化率达 100%,车身车间综合自动化率 91%,主要依赖机器人作业。
- 研发与生产分离
小米汽车的研发团队(如智能驾驶、电池技术)独立于工厂,截至 2024 年底约 3400 人,而工厂员工仅负责生产制造。
三、产能与员工数量的关系
- 产能规划与效率
- 一期工厂设计产能 15 万辆 / 年,通过优化产线已提升至 24 万辆 / 年(每 76 秒下线一辆)。
- 二期投产后,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 / 年,若满产可能需进一步增加员工,但目前未明确披露具体人数。
- 行业对比
相比传统车企,小米工厂的员工效率显著更高。例如:
- 特斯拉上海工厂年产能约 75 万辆,员工超 1 万人;而小米工厂一期 24 万辆产能仅需约 1300 人,人均产能接近 185 辆 / 年,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 比亚迪等传统车企每万辆产能需约 500-800 名工人,而小米工厂每万辆产能仅需约 54 名工人,自动化优势明显。
四、未来趋势
- 二期工厂投产影响
二期工厂投产后,若产能爬坡顺利,员工数量可能逐步增加。但由于高度自动化,新增员工主要集中在技术维护和管理岗位,而非生产线。
- 供应链与外包
小米汽车部分零部件(如电池、电机)可能外包生产,进一步减少自有员工数量。例如,武汉江夏区的前副车架焊接生产线项目由供应商承建,小米仅负责技术对接。
五、数据差异的原因
- 时间节点不同
部分数据(如 800 人)反映的是工厂初期投产时的规模,而 1300 人可能是 2025 年产能提升后的最新数据。
- 统计范围差异
部分报道可能将物流、仓储等支持人员计入总数,而另一些仅统计直接生产人员。
结论
当前小米汽车北京工厂的员工数量约为 1300 人,主要集中在一期工厂,二期投产后可能逐步增加但幅度有限。工厂高度依赖自动化(超 700 台机器人),人均产能达行业顶尖水平,体现了小米 “智能制造” 的战略定位。未来随着产能扩张,员工结构将进一步向技术维护和管理倾斜,而非传统生产线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