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供应链体系呈现多元化布局,涉及电池、智能驾驶、底盘结构等多个核心领域。从目前公开信息来看,** 宁德时代(CATL)** 是小米汽车最核心的供应商之一,其在电池领域的深度合作和技术投入使其成为供应链中的关键角色。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电池与能源系统:宁德时代主导,双供应商策略
- 宁德时代的核心地位
宁德时代为小米 SU7 系列车型提供三元锂电池(如 101kWh 版本),并合作开发 800V 高压快充技术和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将电池体积效率提升至全球领先的 77.8%。在小米 SU7 Max/Pro 等高性能车型中,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占据主导地位,其高能量密度(支持续航超过 1000 公里)和快充能力(15 分钟补能 500 公里)成为产品竞争力的关键。
- 技术协同:宁德时代与小米联合研发的麒麟电池包,采用电芯倒置技术提升安全性,并通过三热源逐级聚能热管理系统解决低温续航痛点。
- 订单规模:2025 年 Q1 宁德时代净利润同比增长 12%,其中小米汽车订单贡献显著,预计其在小米供应链中的营收占比超过 20%。
- 比亚迪弗迪电池的补充作用
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为小米 SU7 标准版及部分入门车型提供磷酸铁锂电池,主打成本优势和安全性。例如,SU7 标准版搭载的 73.6kWh 磷酸铁锂电池即来自弗迪,续航覆盖 668-830 公里。但在高端车型中,宁德时代仍占据主导。
二、底盘与车身结构:拓普集团与北汽模塑的关键作用
- 拓普集团:底盘系统龙头
拓普集团为小米汽车提供空气悬挂、底盘结构件等核心部件,单车价值量达 1.25 万元,是供应链中金额占比最高的供应商之一。其一体化压铸技术(如 9100T 压铸机)帮助小米汽车降低车身重量 17%,减少焊接点 840 处,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 合作深度:拓普集团不仅是硬件供应商,还参与小米汽车的底盘调校和轻量化设计,例如为 SU7 Ultra 开发碳纤维后地板。
- 北汽模塑:车身装饰件主力
北汽模塑(模塑科技参股 49%)为小米汽车供应保险杠、防擦条等车身装饰件,市占率超过 30%。其产品适配新能源车型轻量化趋势,2025 年配套份额有望提升至 40%。
三、智能驾驶与芯片:高通、英伟达与本土企业的协同
- 高通:智能座舱与芯片支持
高通的骁龙 8295 芯片是小米 SU7 智能座舱的核心,采用 5nm 工艺,AI 算力达 30TOPS,支持五屏联动和语音大模型交互。该芯片在中国智能座舱市场占有率达 67%,为小米汽车的生态互联(如 MIUI Auto)提供底层支持。
- 未来合作:高通计划 2025 年二季度量产支持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的 SA8620P 芯片,小米汽车可能成为首批搭载客户。
- 英伟达:自动驾驶算力平台
小米 SU7 的智能驾驶系统搭载两颗英伟达 Orin 芯片,综合算力 508TOPS,配合禾赛科技 AT128 激光雷达和 11 颗高清摄像头,实现全栈自研的 BEV+Transformer 算法。英伟达的算力平台是小米汽车高阶智驾功能的基础。
- 本土企业的生态布局
小米通过投资参股速腾聚创(激光雷达)、黑芝麻智能(芯片)等 13 家企业,深度控制智能驾驶产业链。例如,速腾聚创的 M1 激光雷达探测距离达 300 米,已应用于 SU7 Pro/Max 车型。
四、其他关键供应商与战略布局
- 汇川技术:驱动电机与电驱系统
汇川联合动力为小米汽车提供驱动电机,联合研发的 V6s 电机转速达 21000rpm,V8s 自研电机转速突破 27200rpm,性能对标特斯拉。其电机在小米 SU7 系列中占比超过 60%。
- 博世与大陆集团:传统零部件巨头
博世提供 ABS 系统、CDC 减震器等,大陆集团供应加速度传感器和智能驾驶芯片,两者在底盘控制和安全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
- 供应链管理策略
小米采用 “金字塔分层管控 + 生态链投资” 模式,通过参股 104 家产业链企业(如宁德时代、速腾聚创)实现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例如,在电池领域,小米自研 CTB 技术并与宁德时代深度绑定;在智能驾驶领域,通过收购深动科技和投资禾赛科技构建全栈能力。
五、最大供应商的综合判断
从金额占比、技术依赖度和战略重要性来看,宁德时代是小米汽车当前最大的供应商:
- 电池成本占比:电池通常占电动车整车成本的 30%-40%,宁德时代在高端车型中的三元锂电池供应金额显著高于其他部件供应商。
- 技术深度:宁德时代不仅提供硬件,还参与小米汽车的电池包设计、热管理系统开发,甚至联合研发下一代半固态电池。
- 订单规模:2025 年宁德时代对小米汽车的电池供应量预计超过 20GWh,对应营收约 150 亿元,远超其他单一供应商。
不过,拓普集团(底盘)、高通(芯片)等企业在各自领域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小米供应链呈现 “核心环节高度集中,细分领域多元协同” 的特点。随着小米汽车产能扩张(2025 年目标 35 万辆),宁德时代、拓普集团等头部供应商的地位可能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