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一级供应商覆盖电池、智能驾驶、底盘系统、热管理、芯片等核心领域,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整理的主要合作伙伴及合作内容:
一、动力电池与能源系统
- 宁德时代
- 角色:核心电池供应商,为小米 SU7 系列提供三元锂电池(101kWh 版本),支持 CLTC 续航超 800 公里。
- 技术亮点:与小米合作开发 800V 高压快充技术,提升充电效率至 15 分钟补能 500 公里。
- 市场地位: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超 35%,小米 SU7 的麒麟电池包由其独家供应。
- 比亚迪(弗迪电池)
- 角色:供应磷酸铁锂电池,覆盖入门版车型(如 SU7 标准版),电池容量 73.6kWh,续航达 620 公里。
- 技术互补:比亚迪刀片电池的高安全性与小米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结合,优化续航表现。
- 中创新航
- 角色:一级电池供应商,提供动力电池系统,适配小米不同车型的续航需求。
二、电驱与动力系统
- 汇川技术(联合动力)
- 角色:驱动电机供应商,为小米 SU7 提供高效能电机,支持峰值功率 210kW,加速性能提升 15%。
- 技术优势:电机效率达 97%,适配 800V 高压平台,兼容超快充技术。
- 联合汽车电子(博世参股)
- 角色:提供电机控制器及动力系统集成技术,与博世合作优化电驱系统稳定性。
三、智能驾驶与感知系统
- 地平线
- 角色:智能驾驶芯片供应商,小米 SU7 Pro 版搭载征程 5 芯片,支持城区领航辅助(NOA),算力达 560TOPS。
- 合作模式:与大陆芯智驾联合开发多传感器融合系统,整合激光雷达、摄像头及毫米波雷达数据。
- 禾赛科技
- 角色:激光雷达供应商,首款车型采用其混合固态雷达 AT128,探测距离超 200 米,支持高速与城区自动驾驶。
- 几何伙伴
- 角色:提供自动驾驶算法及域控制器,支持自动泊车、高速领航等功能。
四、智能座舱与芯片
- 高通
- 角色:智能座舱芯片供应商,骁龙 8295 芯片支持 5G、AI 语音交互及多屏联动,车机系统流畅度提升 40%。
- 市场份额:占据中国智能座舱芯片市场 67% 份额,小米 SU7 为其重要应用案例。
- 英伟达
- 角色:提供 Orin 芯片支持自动驾驶算力,未来或合作开发高阶智驾方案。
- 德赛西威
- 角色: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供应商,集成高通芯片与小米 HyperOS 系统,实现全场景语音交互。
五、底盘与车身系统
- 拓普集团
- 角色:底盘及空气悬架供应商,为小米 SU7 开发闭式空气弹簧系统,提升操控性与舒适性。
- 技术突破:一体化压铸底盘减重 18%,生产成本降低 15%。
- 博世
- 角色:提供 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及线控制动技术,响应速度提升 30%。
- 华域汽车
- 角色:车身结构件及内饰供应商,包括座椅、车灯、传动轴等,配套 SU7 全系车型。
六、热管理与零部件
- 银轮股份
- 角色:热管理龙头,供应电池热管理系统,确保极端温度下电池性能稳定。
- 奥特佳
- 角色:空调压缩机及热管理系统供应商,支持 - 30℃低温启动,能效比提升 12%。
- 凯众股份
- 角色:底盘悬架缓冲件供应商,小米参股 18.18%,同步开发线控制动产品。
七、其他关键供应商
- 福耀玻璃:汽车玻璃供应商,提供全景天幕及隔热玻璃,紫外线阻隔率超 99%。
- 蓝思科技:中控屏及仪表盘结构件供应商,采用大猩猩玻璃提升抗冲击性。
- 保隆科技:胎压监测及储气罐供应商,支持实时胎压预警功能。
供应链策略与行业影响
- 技术整合:小米通过投资轻量化材料企业(如蜂窝铝镁合金型材研发商),将车身减重 15%,生产成本降低 23%。
- 生态开放:开放供应链技术标准,允许友商采购定制化零部件,摊薄研发成本。
- 国际合作:与三星、高通探讨车载显示及芯片合作,强化全球供应链布局。
总结
小米汽车的一级供应商以全球头部企业为主,覆盖电池、电驱、智能驾驶、底盘等核心领域,同时通过投资与生态合作构建技术壁垒。未来,随着小米汽车销量增长,供应链的深度整合与成本控制将成为其市场竞争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