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在售车型交付周期
1. 小米 SU7 系列
- 标配 / 中配车型(如 SU7 标准版、Pro 版):
- 当前交付周期:45 周(约 2026 年 2 月以后)。这一周期较之前延长了 1 个月,主要因订单量激增导致产能压力。
- 生产瓶颈:北京亦庄一期工厂虽已实现每小时 40 台的产能(年极限 24 万辆),但供应链(如芯片、电池)及物流环节仍存在延迟。
- 顶配车型 SU7 Ultra 双风道前舱盖版:
- 交付周期:18-21 周(约 2025 年 10 月 - 11 月)。碳纤维前舱盖的生产工艺复杂,且用户选配需求超预期,导致初期交付较慢,但目前已开始陆续交付。
2. 即将上市车型 YU7
- 预计交付时间:2025 年 6-7 月上市,首批订单交付需等待约 6-8 个月(即 2025 年底至 2026 年初)。该车型定位 SUV 市场,产能将优先保障 SU7 系列,因此交付周期可能更长。
二、影响交付时间的核心因素
1. 产能与供应链
- 工厂扩建: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7-8 月投产,总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 / 年。投产后,交付周期有望逐步缩短,但完全释放产能需至 2025 年底。
- 供应链优化:小米正加速扩充碳纤维部件模具产能,并与宁德时代等供应商合作提升电池供应稳定性。
2. 订单优先级
- 锁单顺序:按订单锁定时间排序,早下单用户优先生产。部分用户反馈,锁单后预计交付周期可能缩短 5-8 周(如 Pro 版从 38-42 周调整为 25-28 周)。
- 区域分配:上海等一线城市因订单集中,交付周期可能略长于其他地区,但本地交付中心(如松江区九淦 168 园区)的物流效率已有所提升。
3. 用户选择
- 配置影响:选装碳纤维前舱盖、空气悬架等高端配置会延长交付周期。例如,SU7 Ultra 双风道版交付周期比普通版长约 15 周。
- 金融政策:全款购车用户可能优先于分期用户,且部分限时权益(如 5 月赠送 Nappa 真皮座椅)可能影响订单处理速度。
三、缩短等待时间的建议
- 关注官方动态:
- 定期查看小米汽车官网或 App,了解产能提升、新车型发布等信息。例如,二期工厂投产后,官方可能调整交付周期。
- 参与限时活动(如赠送充电桩、免费保养),部分活动可能提供加急服务或缩短等待时间。
- 灵活选择配置:
- 若急于提车,可选择非碳纤维前舱盖、基础版车型(如 SU7 标准版),交付周期可缩短约 25 周。
- 避免叠加过多选装项,减少生产复杂度。
- 区域策略:
- 优先选择订单量较小的城市提车,或关注新开业的交付中心(如 5 月新增的 29 家门店),可能获得更快的配送。
四、典型案例参考
- 用户 A:2025 年 3 月下单 SU7 Pro 版(雅灰色 + 赤焰红内饰),锁单后预计 45 周交付,实际等待约 42 周,于 2026 年 1 月提车。
- 用户 B:2025 年 4 月下单 SU7 Ultra 双风道版,因供应链优化,交付周期从 34 周缩短至 28 周,于 2025 年 12 月提车。
- 用户 C:2025 年 5 月下单 YU7,预计 2026 年 3 月交付,但若二期工厂产能提前释放,可能提前至 2025 年底。
五、未来趋势与风险提示
- 产能提升:二期工厂投产后,2025 年下半年月交付量有望突破 3 万辆,交付周期逐步缩短至 30 周以内。
- 供应链风险:若芯片短缺、电池原材料涨价等问题加剧,交付周期可能再次延长。
- 政策变动:新能源车补贴退坡、电池安全新规(GB38031-2025)等政策可能影响生产节奏。
总结
当前小米汽车的提车时间普遍较长,标配 / 中配车型需等待约 11 个月,顶配车型约 7 个月。若急于提车,可选择基础版车型或关注产能释放动态;若追求高端配置,则需做好长期等待的准备。建议通过官方渠道实时跟踪订单状态,并优先选择灵活的购车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