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整车领域的战略投资
1. 小鹏汽车
- 投资背景:2019 年 11 月,小米集团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小鹏汽车 4 亿美元 C 轮融资,成为其重要股东。此次投资旨在深化双方在智能硬件和 IoT 领域的合作,例如小米手机可充当小鹏汽车的数字钥匙,实现车机互联功能。
- 业务协同:小米与小鹏在智能座舱、车载系统等方面有技术共享,例如小鹏 G9 车型搭载了基于小米澎湃 OS 的定制化交互界面,提升用户体验。
2. 蔚来汽车
- 早期关联:2014 年蔚来成立初期,雷军通过顺为资本参与其 A 轮融资,但小米集团并未直接投资。目前双方在充电补能网络上有合作,蔚来的 14000 + 充电桩已接入小米汽车 App。
二、汽车产业链的深度布局
小米通过投资覆盖了智能汽车的核心环节,形成了从上游材料到下游服务的完整生态链:
1. 三电系统
- 电池领域:投资宁德时代、赣锋锂电、蜂巢能源等企业,布局动力电池制造及上游材料。例如,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参与赣锋锂电 3.75 亿元 Pre-A 轮融资,后者专注于固态电池研发。
- 电机电控:投资华申瑞利(线控制动系统)、海之博电子(智能底盘)等,提升整车动力性能。
2. 智能驾驶与传感器
- 激光雷达:战略投资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头部企业,为小米汽车的高阶自动驾驶提供硬件支持。
- 芯片与算法:入股黑芝麻智能(自动驾驶芯片)、纵目科技(L4 级自动驾驶方案),强化感知与决策能力。
3. 智能座舱与车联网
- 车载硬件:投资泽景电子(AR-HUD)、博泰车联网(智能交互系统),优化车内人机交互体验。
- 地图与导航:通过天津金星投资(小米全资子公司)入股凯立德,完善高精度地图服务。
4. 轻量化与制造
- 材料创新:2025 年投资某定制化型材研发商,独家引入 “蜂窝铝镁合金” 技术,实现车身减重 15%,成本降低 30%。
- 制造工艺:自研 9100 吨一体化大压铸设备,采用 “泰坦合金” 材料,提升生产效率。
三、生态协同与战略意义
小米的投资逻辑围绕 “人车家全生态” 展开:
- 用户场景整合:小米手机、IoT 设备与汽车的无缝连接,例如小米手表可控制蔚来汽车的空调、座椅等功能。
- 供应链协同:通过投资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半导体)确保核心零部件的稳定供应,降低成本。
- 技术复用:将手机领域的快充、AI 算法等技术迁移至汽车,例如小米 SU7 的 800V 高压平台与手机快充技术同源。
四、未来展望
小米汽车计划 2025 年交付目标提升至 30 万辆,并通过投资持续完善产业链。尽管市场曾猜测小米可能收购蔚来或其他车企,但双方均已否认。小米的核心策略仍是 “自主造车为主,生态投资为辅”,通过技术自研与资本布局,在智能汽车赛道实现弯道超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