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础信息与发布背景
红米 5 定位为入门级全面屏机型,主打性价比,发布时售价 799 元起。它采用 5.7 英寸 18:9 比例的高清屏幕(分辨率 1440×720),机身三围为 151.8×72.8×7.7mm,重量 157 克,提供金色、浅蓝色、玫瑰金、黑色四种配色。作为小米早期普及全面屏设计的产品,红米 5 在当时以 “千元价位” 的定位吸引了大量预算有限的用户。
二、硬件配置与性能表现
- 核心性能
搭载高通骁龙 450 处理器,采用 14nm 工艺,主频 1.8GHz,配备 Adreno 506 GPU,支持 8 核运算。内存组合为 2GB RAM + 16GB ROM,支持最高 128GB 的 MicroSD 卡扩展。这一配置在 2017 年属于中端水平,能够满足日常社交、影音娱乐等轻度需求,但运行大型游戏或多任务时可能会出现卡顿。
- 屏幕与显示
5.7 英寸屏幕采用 LTPS 低温多晶硅技术,虽然分辨率为 720P,但结合 18:9 的全面屏比例,视觉体验较传统 16:9 屏幕有显著提升。不过,由于定位入门,屏幕亮度和色彩表现相对普通,户外强光下可能存在可视性不足的问题。
- 影像系统
前置 500 万像素摄像头,支持 AI 美颜;后置 1200 万像素主摄(索尼 IMX386 传感器,1.25μm 大像素),配备单色温闪光灯,支持 PDAF 相位对焦。相机功能包括夜景模式、全景模式、HDR 等,但实际成像质量在同价位机型中属于中等水平,尤其在低光环境下噪点较明显。
- 续航与充电
内置 3300mAh 电池,支持 5V/2A 充电,续航表现中规中矩。根据实测,日常使用(如社交聊天、短视频浏览)可维持一天一充,但重度游戏或连续视频播放可能需要中途充电。
三、软件与系统
红米 5 出厂预装基于 Android 7.0 的 MIUI 9 系统,后期可升级至 MIUI 10。MIUI 9 主打 “快如闪电”,优化了系统流畅度和资源管理,同时保留了小米特色功能如应用双开、悬浮球、全面屏手势等。不过,由于硬件限制,MIUI 10 的部分新功能(如 AI 预加载)在红米 5 上的体验可能不如高端机型。
四、市场定位与替代机型
红米 5 的主要竞品包括荣耀畅玩 7X、魅蓝 S6 等同期千元全面屏手机。其优势在于品牌认可度高、系统优化成熟,但硬件配置相对保守。对于预算有限且注重实用性的用户,红米 5 是一个可靠的选择。
若您正在寻找红米 5 的替代机型,当前(2025 年)的推荐包括:
- Redmi Note 13 系列:搭载天玑 7000 系列处理器,支持 120Hz 高刷屏和 5000 万像素主摄,起售价约 1000 元。
- Redmi 12C:入门级机型,配备 Helio G85 处理器和 5000mAh 电池,适合对性能需求不高的用户,售价约 600 元。
五、常见问题解答
- 红米 5 是否支持 4G 网络?
是的,红米 5 支持双卡双待,兼容 TD-LTE/FDD-LTE/3G/2G 网络,可满足日常上网需求。
- 红米 5 是否支持快充?
不支持快充,标配 5V/2A 充电器,充满电需约 2 小时。
- 红米 5 现在还能使用吗?
作为 2017 年的机型,红米 5 已停产多年,且 MIUI 系统更新已停止。若您仍在使用,建议注意数据备份,并避免安装过于臃肿的应用以维持流畅度。
总结
小米 MDE1(红米 5)是一款具有历史意义的千元全面屏手机,它以亲民的价格推动了全面屏设计的普及。尽管硬件配置在如今看来较为陈旧,但其稳定的系统和耐用性仍能满足部分用户的基础需求。若您需要一款性能更强的手机,建议关注 Redmi 最新的入门级机型,它们在续航、拍照和性能上均有显著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