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5 月,小米 SU7 的订购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其市场热度和用户需求远超行业预期。以下是基于公开数据的详细分析:
一、核心销量数据
- 累计订单量
自 2024 年 3 月 28 日上市至 2025 年 4 月底,小米 SU7 累计订单量已突破32 万辆,其中已完成交付约18 万辆,仍有15 万辆订单尚未交付。这一数据意味着小米 SU7 的订单积压周期长达8-9 个月(标准版需等待 35-38 周,Ultra 版最短为 9-12 周)。
- 关键节点:
- 上市 27 分钟订单破 5 万,24 小时破 9 万,230 天交付第 10 万辆,4 个月后交付第 20 万辆,速度提升超 50%。
- 2024 年全年销量达136,854 辆,远超原计划的 7.6 万辆,甚至超过福特和通用在中国及美国市场的电动车销量总和。
- 关键节点:
- 近期市场表现
- 2025 年 Q1:小米 SU7 以75,869 辆的销量稳居中国中大型轿车榜首,远超奥迪 A6L(45,148 辆)和奔驰 E 级(33,302 辆)。
- 2025 年 4 月:单月交付量达28,500 台,环比增长 35%,周均交付量突破 7,000 台,创新势力品牌单月交付新高。
- 未交付订单:截至 2025 年 4 月底,未交付订单量攀升至18 万台,以当前月均交付 3 万台的速度,需近半年时间才能完全消化。
二、市场驱动因素
- 产品竞争力
- 价格与配置:起售价 21.59 万元,顶配 Ultra 版 52.99 万元,覆盖中高端市场。其搭载的 HyperOS 系统、激光雷达智驾方案、800V 碳化硅平台等技术,在同价位车型中具有显著优势。
- 性能表现:标准版续航 668km,Max 版零百加速 2.78 秒,Ultra 版马力达 690PS,被称为 “平价版法拉利 Purosangue”。
- 品牌与生态
- 小米生态协同:SU7 可与小米手机、智能家居无缝联动,例如通过手机 APP 远程控制车辆、车内语音助手操控家电等,吸引了大量米粉用户。
- 全球化布局:小米海外收入占比超 50%,SU7 通过平行出口进入俄罗斯、中东等市场,黄牛倒卖现象频发,单车利润高达 6 万元。
- 产能与供应链
- 产能提升:小米一期工厂通过双班制将月产能提升至 2.4-2.5 万台,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中投产,届时总产能将进一步释放。
- 供应链优化:新增宁德时代电池供应,解决初期弗迪电池产能不足问题;Ultra 版核心部件供应链逐步完善,预计 6 月产能完全释放。
三、用户画像与市场反馈
- 消费者构成
- 主力群体:30-45 岁科技爱好者、中产家庭,其中传统豪车(如宝马 5 系、奥迪 A6L)增换购用户占比达 80-90%。
- 高端市场:SU7 Ultra 上市 3 天锁单 10,000 辆,显示出高净值用户对国产高端电动车的认可。
- 市场争议
- 交付延迟:部分用户因等待周期过长转投竞品(如极氪 007),但整体订单流失率低于 12%。
- 质量反馈:初期出现刹车异响、车机卡顿等问题,但小米通过 OTA 升级和售后服务逐步改善,用户满意度回升。
四、未来展望
- 销量目标:小米计划 2025 年交付 50 万辆 SU7,其中 Ultra 版目标 1 万辆,目前已完成年销量目标的三成。
- 国际扩张:SU7 已进入欧洲(如米兰展厅)、东南亚等市场,未来可能通过本地化生产进一步提升海外销量。
- 技术迭代:下一代 SU7 或搭载固态电池、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总结
小米 SU7 的订购量持续攀升,不仅刷新了新势力品牌的销售纪录,更对传统豪华车企形成冲击。其成功源于产品力、品牌生态与产能提升的协同作用,但交付周期过长和供应链稳定性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随着产能释放和全球化布局深化,小米 SU7 有望在 2025 年成为全球电动车市场的标杆车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