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 U9 和小米 SU7 作为两款定位截然不同的电动车型,分别代表了比亚迪和小米在高端性能与大众市场的战略布局。以下从核心维度展开对比分析,帮助用户清晰理解两者的差异与适配场景:
一、定位与价格:超跑与家用的鸿沟
- 仰望 U9:
作为比亚迪高端品牌仰望的首款车型,U9 定位纯电性能超跑,指导价 168 万元。其目标用户是追求极致性能与科技的高净值人群,对标保时捷 Taycan Turbo S 等国际顶级电动超跑。
- 核心价值:四电机四驱系统(1306 马力、1680N・m)、2.36 秒零百加速、391.94km/h 极速,以及碳纤维车身、云辇 - X 智能底盘等黑科技。
- 场景适配:赛道驾驶、高端社交、品牌象征。
- 小米 SU7:
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定位中大型智能电动轿车,售价 21.59-29.99 万元。主打性价比与科技生态,目标用户为注重智能化体验的家庭用户或年轻科技爱好者,对标特斯拉 Model 3、比亚迪汉等主流车型。
- 核心价值:800V 高压平台(Max 版)、2.78 秒零百加速、830km 超长续航,以及小米 HyperOS 车机系统、25 扬声器音响、AR-HUD 等配置。
- 场景适配:城市通勤、长途旅行、家庭用车。
二、性能与续航:超跑的极致与家用的均衡
1. 动力性能
- 仰望 U9:
- 电机与加速:四电机四驱系统,总功率 960kW,零百加速 2.36 秒,0-400 米加速 9.78 秒,极速 391.94km/h。
- 赛道性能:支持不限次数弹射起步,配备赛道级轮胎与无机制动片,配合云辇 - X 系统的主动悬架调节,高速过弯侧倾控制优异。
- 能耗:80kWh 刀片电池,CLTC 续航 450km,赛道驾驶实际续航可能降至 200-300km。
- 小米 SU7:
- 电机与加速:后驱版 220kW(5.28 秒零百),Max 版双电机 495kW(2.78 秒零百),最高车速 265km/h。
- 能耗与续航:标准版 700km(CLTC),Max 版 800km(CLTC),低温环境下(-25℃)实际续航 385km,达成率 47.5%。
- 充电:Max 版支持 800V 高压快充,15 分钟补能 510km。
2. 续航与补能
- 仰望 U9:
- 续航短板:450km 的 CLTC 续航在超跑中表现尚可,但实际赛道驾驶能耗较高,需频繁充电。
- 补能优势:双枪超充功率 500kW,10 分钟充至 30%-80%,适合短途赛道日或城市快速补能。
- 小米 SU7:
- 续航优势:标准版 700km、Max 版 800km 的 CLTC 续航满足日常通勤与长途需求,低温环境下续航达成率优于多数竞品。
- 补能网络:与 13 家运营商合作,覆盖 102 万充电桩,包括蔚来、小鹏、理想的充电网络,高速服务区覆盖率 88.1%。
三、智能与安全:科技配置的差异
1. 智能驾驶
- 仰望 U9:
- 硬件:6 个摄像头、4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雷达,支持 L2 级辅助驾驶。
- 功能: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遥控泊车、赛道竞速助手(实时赛道数据与动力调整)。
- 亮点:云辇 - X 系统实现横纵垂三向车身控制,提升操控稳定性与舒适性。
- 小米 SU7:
- 硬件:Max 版配备 2 颗英伟达 Orin 芯片、激光雷达,支持高速领航、自动变道、一键代客泊车。
- 功能:Xiaomi Pilot Max 系统,全国高速可用,泊车精度达厘米级,支持极窄车位泊车。
- 生态整合:与小米平板、手机无缝联动,后排平板可控制车辆功能,家中小爱同学远程预热座舱。
2. 安全性能
- 仰望 U9:
- 车身结构:碳纤维单体壳 “超级碳舱”,扭转刚度 54425N・m/deg,通过 8000km 赛道测试,车身抗冲击能力极强。
- 被动安全:8 安全气囊、IP68 防水电池、应急浮水功能。
- 主动安全:DiPilot 系统支持前后碰撞预警、车道保持。
- 小米 SU7:
- 车身结构:钢铝混合车身,高强度钢占比 90.1%,2000MPa 热成型钢应用于关键部位,通过中保研 C-IASI 全项 G + 认证。
- 被动安全:7 安全气囊(含远端气囊)、异形副驾气囊、后排防下潜设计。
- 主动安全:全系标配全速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车道居中。
四、内饰与配置:豪华与实用的取舍
- 仰望 U9:
- 材质:真皮 / 翻毛皮混搭座椅、碳纤维装饰、麂皮顶棚,丹拿铂金证据系列音响(12 扬声器)。
- 科技:12.3 英寸 Mini LED 中控屏、10.25 英寸仪表屏、5G 车联网、OTA 终身免费升级。
- 舒适性:主副驾座椅加热 / 通风 / 按摩、主动侧翼支撑、双温区空调、香氛系统。
- 小米 SU7:
- 材质:Nappa 真皮座椅、翻毛皮车顶、碳纤维装饰(创始版),25 扬声器音响(Max 版)。
- 科技:16.1 英寸 3K 中控屏、56 英寸 AR-HUD、骁龙 8295 芯片、小米 HyperOS 系统。
- 舒适性:前排座椅加热 / 通风 / 记忆、后排座椅加热、空气悬架(Max 版)、电吸门。
五、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
- 仰望 U9:
- 销量:2024 年 10 月全国销量仅 17 辆,作为超跑定位,销量极低但象征意义重大。
- 用户评价:性能与豪华获高度认可,但续航短板与高昂售价限制受众。
- 小米 SU7:
- 销量:2024 年 10 月全国销量 20726 辆,日均关注度 13 万 +,市场热度极高。
- 用户评价:颜值与智能生态受好评,但车漆易刮、悬挂偏硬、车机网络稳定性待提升。
六、总结:如何选择?
选仰望 U9 的场景:
- 预算充足:愿意为百万级超跑性能与品牌溢价买单。
- 追求极致:需要赛道级加速、智能底盘与碳纤维车身带来的驾驶体验。
- 品牌象征:认可比亚迪高端化战略,愿为国产超跑技术背书。
选小米 SU7 的场景:
- 性价比优先:20-30 万预算,追求长续航、高智能与家庭实用性。
- 科技生态:深度依赖小米智能家居,需车家互联与多设备协同。
- 日常使用:城市通勤为主,兼顾长途旅行,对充电便利性要求高。
决策建议:
- 性能与实用不可兼得:U9 是纯粹的性能玩具,SU7 是均衡的家用车,两者目标用户重叠度低。
- 生态与品牌:小米用户更易融入 SU7 的智能生态,而仰望 U9 适合追求技术标杆的高端玩家。
- 长期成本:U9 的售后保养(8 年免费)与残值率可能优于 SU7,但 SU7 的 3 年质保较短,需考虑延保。
若预算允许且追求极致性能,仰望 U9 是国产电动超跑的里程碑;若注重性价比与科技体验,小米 SU7 则是更务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