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信息,小米 SU7 系列车型的碳纤维供应商主要涉及以下企业:
一、核心供应商:沃特股份
小米 SU7 Ultra 作为高性能版本,其碳纤维应用最为集中。全车 17 处碳纤维套件(包括车顶、尾翼、迎宾踏板等)的核心供应商为沃特新材料(沃特股份子公司)。该公司提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了单车减重 57kg,车身重量仅 1900kg,并助力 SU7 Ultra 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创下 2 分 9 秒 944 的最快量产车记录。沃特股份不仅为小米汽车供应碳纤维,还同步为小米手机提供同类材料,形成 “手机 + 汽车” 双料供应格局。
具体来看,SU7 Ultra 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等关键部件由沃特股份独家供应,其 T800H 高强度碳纤维抗拉强度达 5500MPa,抗冲击性能提升 300%,且成本相比传统工艺降低约 40%。若 SU7 Ultra 年销量突破 10 万台,沃特股份的碳纤维业务营收增量有望超过 70 亿元 / 年。
二、选装部件供应商:西格里集团
对于 SU7 Ultra 的选装碳纤维套件(如碳纤维尾翼、前舱盖等),小米联合德国西格里集团(SGL Group)建设专属生产线,预计 2025 年 6 月实现周产能 500 台。西格里集团作为全球碳纤维巨头,其技术优势体现在热压罐工艺和复合材料成型技术,确保选装部件在轻量化(减重比 50%-60%)与结构强度(抗拉强度≥3500MPa)上达到平衡。
三、潜在间接供应商
- 中复神鹰
作为国内碳纤维龙头企业,中复神鹰的 T700/T800 级碳纤维产品通过下游复材企业间接应用于小米汽车。其 12K 小丝束碳纤维已在 SU7 Ultra 的座椅背板、中控台饰板等部件中验证,未来可能进一步扩大合作。 - 吉林化纤
吉林化纤凭借大丝束低成本工艺(成本压缩至传统工艺的 60%),在车身结构件领域具备竞争力。尽管尚未有官方公告,但行业分析认为其与小米存在潜在合作空间,尤其是在电池包壳体、车门防撞梁等部件的供应上。 - 东丽(Toray)
作为全球碳纤维行业标杆,东丽的 T1100 级碳纤维被部分行业报告提及为 SU7 Ultra 进口材料来源之一,但主要通过沃特股份等复材企业进行二次加工后应用于整车。
四、普通版 SU7 的碳纤维应用
相比 Ultra 版,普通版 SU7 的碳纤维使用集中在后视镜外壳、部分饰板等非结构性部件,单车用量约 3-5kg。这部分材料供应商尚未完全公开,但行业推测可能由聚赛龙等企业提供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满足轻量化与装饰需求。
五、技术与产能布局
小米在碳纤维应用上采用 “分层策略”:
- Ultra 版:以沃特股份和西格里集团为核心,聚焦高性能结构件,单车碳纤维价值量超 7.1 万元。
- 普通版:通过国内供应商实现低成本应用,平衡轻量化与成本。
- 产能保障:沃特股份已扩建年产 1.2 万吨碳纤维复材产线,西格里集团在华合资工厂产能提升至 8000 吨 / 年,确保 SU7 系列交付需求。
总体而言,小米 SU7 的碳纤维供应链呈现 “核心供应商主导 + 国际巨头协同” 的特点,既通过沃特股份等本土企业实现技术突破与成本控制,又借助西格里集团等国际伙伴保障高端产能,这一策略使其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竞争中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