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标准版(2024 款后驱标准长续航智驾版)配备智能驾驶系统,但在硬件配置和功能覆盖上与 Pro/Max 版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标准版智驾系统的核心能力
- 基础 L2 级辅助驾驶
标准版搭载Xiaomi Pilot Pro系统,支持全速自适应巡航(ACC)、车道居中辅助(LCC)、拨杆变道辅助、SR 路面感知等功能,可在高速和城市快速路实现基础的驾驶辅助。例如,在高速场景下能自动保持车距、跟随前车启停,并在检测到相邻车道无车时通过拨杆操作完成变道。
- 自动泊车与影像系统
配备 12 颗超声波雷达和 11 个车外摄像头(含 800 万像素前视双目摄像头),支持全场景自动泊车,包括垂直车位、斜列式车位和非标准车位。实测显示,其泊车速度虽略慢于人类司机,但成功率较高,尤其在狭窄空间表现稳定。
- 安全防护功能
前向防碰撞系统包含碰撞预警(FCW)和紧急制动(AEB),可识别车辆、行人及二轮车,工作速度范围为 8-135km/h。不过,该系统目前不响应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需驾驶员保持注意力。
二、硬件配置的局限性
- 算力与传感器配置
- 芯片:采用 NVIDIA DRIVE Orin-N 芯片,算力为 84TOPS,远低于 Pro/Max 版的双 Orin-X(508TOPS)。
- 毫米波雷达:仅配备 1 颗中距离毫米波雷达,而 Pro/Max 版增加至 3 颗,且新增 128 线激光雷达(探测距离 200 米,153 万点云 / 秒)。
- 摄像头:11 个摄像头中不含激光雷达,依赖纯视觉方案,在复杂路况(如夜间、雨雾天气)的感知能力较弱。
- 功能场景限制
- 高速领航:支持基础的高速自动上下匝道和智能避障,但缺乏 Pro/Max 版的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 和城市领航能力(如无保护左转、环岛通行)。
- 决策响应:Orin-N 芯片算力不足,导致系统对复杂路面(如施工路段、突发障碍物)的处理速度较慢,可能出现 “不作为” 情况,需驾驶员及时介入。
三、与 Pro/Max 版的核心差异
配置项 | 标准版 | Pro/Max 版 |
---|---|---|
智驾系统 | Xiaomi Pilot Pro | Xiaomi HAD(含 Xiaomi Pilot Max) |
芯片 | Orin-N(84TOPS) | 双 Orin-X(508TOPS) |
激光雷达 | 无 | 1 颗 128 线激光雷达(禾赛 AT128) |
毫米波雷达 | 1 颗 | 3 颗 |
核心功能 | 高速领航、自动泊车 | 城市领航、代客泊车、增强版车道居中 |
算力冗余 | 较低,仅满足基础需求 | 高,支持未来 OTA 升级 |
四、用户选择建议
- 预算有限且需求明确:若主要在高速或封闭道路使用,标准版的基础智驾功能已足够,且 21.59 万元的价格更具性价比。
- 追求高阶体验:Pro/Max 版(24.59 万起)新增激光雷达和更强算力,支持城市领航(2024 年 5 月开启内测)和端到端大模型算法,适合对复杂路况智驾有需求的用户。
- 长期使用考虑:标准版硬件升级空间有限,而 Pro/Max 版的硬件冗余为后续功能迭代(如 L3 级自动驾驶)预留了可能性。
总结
小米 SU7 标准版具备基础的 L2 级智能驾驶能力,但受限于硬件配置,其功能场景和响应速度与 Pro/Max 版存在明显差距。若以 “是否配备智驾” 为标准,答案是肯定的;但若追求更全面的高阶体验,则需选择更高版本。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和预算权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