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 SU7 和 SU7 Pro 的核心差异主要体现在智能驾驶硬件、续航能力、电池技术以及部分配置上,两者的动力架构和基础舒适性配置则保持一致。以下是具体对比分析:
一、动力与续航:电池技术与续航能力的升级
- 动力系统:两者均为单电机后驱,搭载相同的 220kW 永磁同步电机(299 马力),峰值扭矩 400N・m,最高时速 210km/h。但 Pro 版因电池重量增加,零百加速时间为 5.7 秒,略慢于标准版的 5.28 秒。
- 电池与续航:
- 标准版:采用 73.6kWh 的比亚迪刀片电池(磷酸铁锂),CLTC 续航 700km,15 分钟补能 350km。
- Pro 版:升级为 94.3kWh 的宁德时代神行电池(磷酸铁锂),CLTC 续航提升至 830km(同级领先),15 分钟补能 350km。
- 技术差异:神行电池支持更高的快充效率(10%-80% 充电时间 0.5 小时),且低温性能优化,冬季续航衰减更小。
二、智能驾驶:从高速辅助到城市领航的跨越
- 硬件配置:
- 标准版:配备单 Orin-X 芯片(54TOPS 算力),依赖 11 颗摄像头(含 4 颗环视)和 12 颗超声波雷达,仅支持高速 NOA(自动变道、自适应巡航),无激光雷达。
- Pro 版:搭载双 Orin-X 芯片(508TOPS 算力)+ 激光雷达,新增 1 颗前向激光雷达和 2 颗后角毫米波雷达,支持城市 NOA(自动跟车、避障、红绿灯识别)和端到端代客泊车(最高时速 23km/h)。
- 功能覆盖:Pro 版的城市 NOA 已在 10 城开通(如北京、上海),2024 年 8 月将扩展至全国主要城市;标准版仅支持高速场景。
三、核心配置差异:续航与智驾的取舍
配置 | SU7 标准版 | SU7 Pro 版 |
---|---|---|
电池容量 | 73.6kWh(比亚迪刀片电池) | 94.3kWh(宁德时代神行电池) |
CLTC 续航 | 700km | 830km |
智能驾驶 | 高速 NOA(纯视觉方案) | 城市 NOA + 激光雷达 |
充电速度 | 15 分钟补能 350km | 15 分钟补能 350km |
电机功率 | 220kW(299 马力) | 220kW(299 马力) |
零百加速 | 5.28 秒 | 5.7 秒 |
价格 | 21.59 万元 | 24.59 万元 |
四、其他细节差异
- 外观:Pro 版与 Max 版一致,配备激光雷达(位于前挡风玻璃顶部),而标准版无此配置;Pro 版可选装电动尾翼(Max 版标配)。
- 内饰:两者均标配前排座椅通风 / 加热、后排座椅加热、电动尾门,但 Pro 版可选装赤焰红 NAPPA 真皮内饰(标准版为仿皮)。
- 生态联动:Pro 版支持小米澎湃 OS 五屏联动(中控屏 + HUD + 手机 + 平板),与小米智能家居无缝互联(如远程控车、地理围栏自动切换模式)。
五、选购建议
- 标准版:适合预算有限、以高速通勤为主的用户,21 万价位即可获得 700km 续航和基础智能驾驶,性价比突出。
- Pro 版:推荐给注重长续航和城市智能驾驶的用户,3 万元差价换来 130km 续航提升和城市 NOA,尤其适合一线城市拥堵路况。
- Max 版:追求极致性能(双电机四驱、2.78 秒加速)和豪华配置(空气悬架、Brembo 卡钳)的用户可选,但价格高达 29.99 万元。
总结
小米 SU7 Pro 的核心价值在于续航与智驾的双重升级,尤其城市 NOA 功能对一线城市用户实用性显著。若日常以高速出行为主,标准版已足够;若需频繁应对复杂城市路况,Pro 版的 3 万元差价物有所值。两者均延续了小米 “高配低价” 的产品策略,在 20-30 万元纯电轿车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