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定位:实验性领航版本,树立品牌标杆
- 产品定位:
创始版并非单纯的 “高配版”,而是类似 NVIDIA 公版显卡的 “Founders Edition”,属于实验性质的领航版本。其核心目标是为后续大规模交付验证技术、收集用户反馈,并通过限量销售提升产品稀缺性。 - 市场策略:
创始版的推出是小米 “爆品策略” 的延续。通过限量 5000 台(Max 创始版)和专属编号铭牌,制造 “身份象征” 效应,吸引科技爱好者和品牌忠实用户。例如,全国首台霞光紫创始版因雷军亲自交付、限量 88 台等因素,二手转卖价高达 26.7 万元,保值率达 91%,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二、配置:专属设计与免费升级,提升产品溢价
1. 外观与内饰:独特标识与高端材质
- 车身标识:
车身上增加 “Founders Edition” 金属字标,方向盘可选装激光镭雕编号铭牌(镍基镀铬材质),彰显身份。 - 颜色与材质:
提供海湾蓝、橄榄绿等 7 种限量配色,部分版本免费升级碳纤维后视镜(价值 8000 元)、Nappa 真皮座椅(覆盖打孔区域),以及 25 扬声器豪华音响系统。
2. 功能与服务:特权与纪念意义
- 专属权益:
购买即赠创始版礼盒,内含雷军签名蓝牙钥匙、编号证书,以及价值 2000 元的车载智能冰箱。此外,Max 创始版用户可终身免费使用 “小米智驾 Max” 增强功能。 - 配置升级:
标准创始版(21.59 万元)相比标准版新增冰箱、25 扬声器音响;Max 创始版(29.99 万元)标配 20 英寸轮毂、空气弹簧等,与普通 Max 版价格相同但配置更优。
三、价格与市场表现:高性价比与收藏价值并存
- 定价策略:
创始版与普通版价格一致(标准创始版 21.59 万元,Max 创始版 29.99 万元),但不支持选装,且订金不可退,锁单即锁定配置。这一策略既避免了价格混乱,又通过 “免费升级” 提升了用户感知价值。 - 市场热度:
创始版凭借稀缺性和雷军 IP 效应,成为 “流量密码”。例如,2024 年 4 月第二批创始版重新开售后,1 分钟内即被抢空,二手市场甚至出现加价转卖现象。
四、用户反馈:优点与争议并存
1. 优势:
- 驾驶体验:
双电机四驱版(Max 创始版)零百加速 2.78 秒,配合空气弹簧和 CDC 减震器,操控性能媲美超跑。 - 智能化配置:
搭载骁龙 8295 芯片,支持连续 “一键 Boost” 功能(Max 版)和城市 NOA(Pro/Max 版),车机流畅度领先同级。
2. 争议点:
- 空间与舒适性:
部分用户反馈后排腿部空间局促,座椅偏硬,HUD 高度调节范围不足(身高 1.83 米以上用户可能受影响)。 - 智驾功能缺陷:
高速 NOA 在匝道自动变道时偶发失误,记忆泊车速度过慢(仅 8km/h),需依赖 OTA 升级优化。
五、购买建议:适合哪些人?
- 科技爱好者:
若追求限量版身份、专属配置(如碳纤维后视镜)和雷军签名周边,创始版是 “情怀之选”。 - 实用主义者:
普通版(如 Max 版)已能满足日常需求,且 2025 年产能充足,无需为稀缺性支付溢价。 - 投资者:
创始版因限量和品牌效应,二手保值率较高,但需注意市场波动风险(如后续车型发布可能影响其稀缺性)。
总结:创始版的核心价值
小米 SU7 创始版不仅是一款车型,更是小米汽车品牌符号与用户生态的双重载体。它通过 “限量 + 专属” 策略,既提升了产品溢价,又强化了用户对品牌的认同感。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创始版需权衡情怀、配置与实用性,而小米则借此完成了从 “手机厂商” 到 “科技出行品牌” 的关键一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