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su7雷达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5 03:06:59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 SU7 的雷达系统根据车型版本不同,分为纯视觉方案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具体配置与功能差异如下:

一、标准版(后驱标准长续航智驾版):纯视觉方案


  • 传感器类型
    • 11 颗高清摄像头:包括前视 8MP 双摄像头、侧视 3MP 四摄像头、环视 3MP 四摄像头、后视 3MP 单摄像头,覆盖 360 度环境感知。
    • 1 颗毫米波雷达:位于前保险杠,用于探测前方车辆距离和速度。
    • 12 颗超声波雷达:分布于车身四周,支持自动泊车和近距离障碍物检测。

  • 功能与性能
    • 基础智驾功能:支持高速 NOA(导航辅助驾驶)、全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紧急制动(AEB)等。
    • 局限性
      • 纯视觉方案依赖算法:在夜间、强光、雨雪等极端环境下,对静止障碍物(如锥桶、水马)的识别能力较弱。例如,2025 年 3 月的高速事故中,标准版因未配备激光雷达,仅能提前 2 秒预警,导致驾驶员无法及时接管。
      • AEB 功能受限:官方明确表示,标准版 AEB 不响应锥桶、石头等障碍物,仅针对移动车辆和行人。



二、Pro 版 / Max 版(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Pro 版 / 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Max 版):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 新增传感器
    • 1 颗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
      • 参数:128 线,探测距离 210 米(横向 120 度,纵向 25 度),每秒 153 万点频,精度达 ±2cm,支持三维点云成像。
      • 布局:车顶 “瞭望塔式” 设计,风阻系数降低 4%,兼顾美观与性能。

    • 3 颗毫米波雷达:新增两颗后角向毫米波雷达,实现全方位覆盖。

  • 功能与性能
    • 高阶智驾功能
      • 城市 NOA:支持复杂城市道路的自动变道、绕行、红绿灯识别等(需 OTA 升级,如 2024 年 8 月推送的城市领航辅助先锋版)。
      • 代客泊车:支持跨楼层记忆泊车和远程召唤。
      • 增强感知能力:激光雷达主动发射激光束,不受环境光影响,夜间探测距离达 200 米(摄像头仅 100 米),提升静止障碍物识别率。

    • 算力升级:双 NVIDIA Orin-X 芯片,算力 508TOPS,支持端到端大模型算法,直接输出行驶轨迹,减少中间决策延迟。


三、雷达系统的核心作用与技术对比


  1. 激光雷达的优势
    • 极端环境可靠性:在夜间、逆光、低光照场景下,激光雷达的点云数据能提供更稳定的三维环境建模,而纯视觉方案易受干扰。例如,事故中的标准版因夜间施工路段光线不足,未能及时识别路障。
    • 冗余安全:激光雷达与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可避免单一传感器失效导致的事故。例如,小鹏、蔚来等品牌均采用类似方案。

  2. 毫米波雷达的补充
    • 全天候探测:毫米波雷达不受雨雪、雾霾影响,可实时监测车辆周围物体的速度和距离,尤其在高速场景下作用显著。
    • 成本平衡:相比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成本较低,标准版通过减少毫米波雷达数量(1 颗)来控制成本。

  3. 超声波雷达的细节
    • 近距离感知:12 颗超声波雷达主要用于自动泊车和低速防碰撞,检测距离约 3 米,精度较高。
    • 功能限制:无法识别远距离障碍物,需与其他传感器配合。


四、版本差异与用户选择建议


版本雷达配置核心功能适用场景
标准版11 摄像头 + 1 毫米波雷达 + 12 超声波雷达高速 NOA、基础 AEB、自动泊车预算有限,以高速通勤为主
Pro 版 / Max 版11 摄像头 + 3 毫米波雷达 + 12 超声波雷达 + 1 激光雷达城市 NOA、代客泊车、增强 AEB(响应静止障碍物)追求高阶智驾,常行驶复杂路况

  • 安全考量:若重视极端场景下的安全性,Pro 版 / Max 版的激光雷达能提供更可靠的感知冗余,尤其适合夜间或多雨地区驾驶。
  • 成本与功能平衡:标准版性价比高,但需注意其智驾功能的局限性(如 AEB 不响应锥桶);Pro 版 / Max 版的激光雷达提升了安全性,但价格较高(Pro 版 24.59 万起,Max 版 29.99 万起)。

五、行业对比与技术趋势


  • 纯视觉路线:特斯拉、小米标准版采用此方案,依赖算法优化,但受限于硬件物理特性,复杂场景表现较弱。
  • 多传感器融合:蔚来、小鹏、华为等 80% 以上品牌选择激光雷达 + 视觉 + 毫米波雷达,尤其在 L2 + 及以上级别成为主流。
  • 政策与法规:中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标明确,市售车辆最多为 L2 级,驾驶员需全程监控,激光雷达的作用更多是提升系统可靠性而非改变等级。

总结


小米 SU7 的雷达系统通过版本差异化策略,覆盖了不同用户的需求:标准版以纯视觉方案提供基础智驾,Pro 版 / Max 版通过激光雷达和多传感器融合实现高阶功能。激光雷达的加入显著提升了复杂场景下的感知能力,但用户需根据预算和使用场景权衡其必要性。未来,随着激光雷达成本下降和法规完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可能成为智能汽车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