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su7缺点是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5 03:07:07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su7缺点是什么
作为小米首款量产车型,SU7 在智能化、设计和价格上展现出较强竞争力,但作为新品牌的首款产品,其仍存在以下显著短板:

一、续航与能耗表现存争议


  1. 高速与低温续航达成率低
    标准版 CLTC 700km 车型在 120km/h 高速工况下实测续航仅 450km,达成率 64%;四驱 Max 版 CLTC 810km 车型激烈驾驶时续航缩水至 500km,冬季低温环境下续航衰减超过 30%。例如在 - 20℃寒冷区测试中,小米 SU7 续航达成率仅 47.5%,虽优于部分竞品,但相比 CLTC 标准仍有较大差距。
  2. 能耗高于官方数据
    官方宣称能耗 12.6kWh/100km,但实际试驾中能耗达 19.8kWh/100km,表显续航与实际行驶里程偏差明显(表显 79.9km 实际仅 66.3km)。

二、充电兼容性与补能效率问题


  1. 第三方充电桩适配不足
    尽管支持 800V 高压快充,但非小米自建充电桩的实际峰值功率不稳定,部分第三方桩仅能维持 300V 左右,补能效率低于宣传。例如在国网 120kW 充电桩测试中,400V 平台车型充电功率仅 110kW,而 800V 平台的 Max 版虽能达到 200kW,但依赖桩端功率支持。
  2. 充电口盖故障频发
    早期用户反馈充电口盖偶发无法自动弹开,需手动干预,影响使用便利性。

三、智能驾驶与车机生态体验割裂


  1. 智驾功能 “高低配悬殊”
    标准版未配备激光雷达,仅支持 L2 级基础辅助驾驶,城区 NOA 功能需选装高阶智驾包(额外 2.6 万元)。实测显示,城市 NOA 在无保护左转、拥堵路段频繁退出,需人工接管。
  2. 生态系统依赖小米设备
    Pad 互联、无感解锁等功能深度依赖小米手机(尤其是 HyperOS 系统),非小米用户体验割裂。例如 iPhone 用户无法使用 UWB 钥匙,第三方应用适配不足,车机应用商店生态远落后于华为鸿蒙。

四、空间与舒适性短板


  1. 后排空间局促
    溜背造型导致后排头部空间不足,身高 175cm 以上乘客易顶头;座椅靠背角度偏直,长途舒适性一般。后备箱容积 517L,小于极氪 001 的 842L,家用场景实用性受限。
  2. 底盘调校偏硬
    部分车主反映,底盘对细碎震动过滤不足,通过减速带或不平路面时车内震动明显,NVH 性能较差(无框车门导致高速风噪显著)。

五、品控与售后服务挑战


  1. 装配工艺瑕疵
    车质网投诉显示,小米 SU7 存在前挡风玻璃自然开裂、后摄像头漏水、米其林轮胎开裂等问题,部分车辆交付时即存在方向跑偏等机械故障。
  2. 售后网络覆盖不足
    截至 2025 年 3 月,全国仅 33 家售后服务中心,且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湖北车主补漆需往返 700 公里,上海维修需排队两周,第三方合作网点管理混乱,服务标准不统一。

六、价格与配置争议


  1. 顶配性价比不足
    四驱 Max 版售价 29.99 万元,相比比亚迪汉 L EV 顶配(27.98 万元)动力和充电速度落后,仅续航占优。智驾硬件(2 颗 Orin-X 芯片)虽强于汉 L(1 颗 Orin-X),但实际体验处于同一梯队。
  2. 基础配置简配
    主驾无座椅按摩,副驾取消腰托,手套箱在副驾有人时无法打开,人机工程设计欠佳。

总结:新势力的 “成长阵痛”


小米 SU7 的核心问题集中在续航虚标、智驾体验割裂、售后网络缺失三大方面,这些短板既是新品牌首款车型的 “通病”,也反映出小米在汽车领域的经验不足。其优势在于智能化生态和价格竞争力,但需在品控、补能网络和服务体系上持续改进,才能在 20-30 万级纯电市场站稳脚跟。对于消费者而言,若注重性价比和科技感,可关注其标准版车型;若追求成熟的用车体验,建议对比比亚迪汉 L、极氪 001 等竞品。
小米su7缺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