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的空气悬挂配置因车型版本而异,具体情况如下:
一、空气悬挂的配置情况
- 顶配 Max 版(29.99 万元):
- 标配空气悬挂:搭载单腔空气弹簧 + CDC 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支持高度调节(范围约 30mm)和软硬调节,可根据车速、路况自动调整悬架状态。例如,高速行驶时降低车身以减少风阻,通过颠簸路面时提升高度增强通过性。
- 硬件局限性:采用开式空气悬架系统(气路与外界相通),相比闭式系统(如蔚来 ET7),在能耗、连续调节能力和高原适应性上稍逊一筹。
- 实际体验:车主反馈空气悬挂对细碎颠簸过滤较好,但面对连续坑洼时仍有明显震动传递,整体调校偏运动化。
- Pro 版(24.59 万元):
- 可选装空气悬挂:需额外支付约 2 万元选装费用,包含空气弹簧 + CDC 减振器,但缺少 Max 版的智能底盘协同控制功能(如与 800V 高压系统联动)。
- 选装建议:若日常以城市通勤为主,选装价值有限;若常跑高速或对舒适性有较高要求,可考虑加装。
- 标准版(21.59 万元):
- 无空气悬挂:采用传统螺旋弹簧 + 普通减振器,底盘调校偏硬,适合预算有限且注重性价比的用户。
二、空气悬挂的技术细节
- 单腔与双腔差异:
- 小米 SU7 Max 版为单腔空气悬挂,通过改变气囊气压调节软硬,但无法同时调整悬架行程和支撑刚度。
- 同价位竞品如极氪 001 FR(76.9 万元)采用双腔空气悬挂,可独立调节主副气室气压,实现更细腻的操控与舒适性平衡。
- 与 800V 平台的协同:
- Max 版的空气悬挂与 800V 高压系统联动,可通过电池预加热优化低温环境下的悬架响应速度,同时支持 “超级快充模式” 下的底盘高度自动降低(提升充电效率)。
三、用户购车建议
- 预算充足且追求性能:
- 直接选择 Max 版,2.78 秒零百加速 + 空气悬挂 + 800V 超充的组合,在 30 万元价位具备较强竞争力。
- 注意:空气悬挂的维护成本较高,单次更换气泵或气囊的费用约 1.5-2 万元,建议购买延保服务。
- 注重性价比:
- Pro 版选装空气悬挂需谨慎,2 万元的溢价换取的提升有限,不如将预算用于升级智驾系统或续航配置。
- 日常通勤为主:
- 标准版完全满足需求,700km 续航 + 5.28 秒加速足以应对城市出行,且维护成本更低。
四、竞品对比
车型 | 价格(万元) | 空气悬挂类型 | 核心优势 |
---|---|---|---|
小米 SU7 Max | 29.99 | 单腔 + CDC | 800V 平台、智驾硬件齐全 |
极氪 001 FR | 76.9 | 双腔 + CCD | 四电机、赛道级性能 |
蔚来 ET7 | 52.8-58.6 | 双腔 + CDC | 换电体系、服务生态完善 |
五、总结
小米 SU7 的空气悬挂是顶配车型的核心卖点之一,但其单腔设计和开式系统在高端市场仍有提升空间。对于多数用户而言,Max 版的综合表现已足够出色,而中低配车型更适合务实型消费者。若对空气悬挂有极致需求,建议关注 2025 年上市的小米 SU7 Ultra(双腔空气悬挂 + 5.2C 超充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