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的激光雷达配置在智能驾驶领域具有显著特点,以下从硬件参数、车型配置、实际表现、竞品对比及用户关注的痛点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硬件参数与技术亮点
- 核心配置
小米 SU7 的激光雷达由禾赛科技提供,型号为 AT128,采用 128 线混合固态方案,探测距离达 200 米(10% 反射率),每秒可生成 153 万点云数据。该雷达通过 “瞭望塔式” 车顶布局,配合 “鹅卵石” 设计降低 2mm 高度,风阻系数减少 4counts,实现了美观与性能的平衡。
- 技术优势
- 超分辨率占用网络:通过算法优化,激光雷达在雨雪天气可对水花、沙尘等干扰进行降噪,避免误判为障碍物。
- 多传感器融合:与 11 颗摄像头、3 颗毫米波雷达、12 颗超声波雷达及双 Orin-X 芯片(508TOPS 算力)协同,实现 360° 无死角感知。
- 拟人化决策:在广州城区实测中,激光雷达支持复杂路况绕行、鬼探头规避、闸机自动通行等功能,地库泊车速度达 23km/h,效率优于多数竞品。
二、车型配置与价格差异
小米 SU7 的激光雷达仅在高配版本中搭载,具体如下:
车型 | 价格(2024 款) | 激光雷达配置 | 智驾功能 |
---|---|---|---|
后驱标准长续航智驾版 | 21.59 万 | 无 | Xiaomi Pilot Pro(L2) |
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Pro 版 | 24.59 万 | 1 颗禾赛 AT128 | Xiaomi Pilot Max(L2) |
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Max 版 | 29.99 万 | 1 颗禾赛 AT128 | Xiaomi Pilot Max(L2) |
关键差异:基础版依赖纯视觉方案,而 Pro/Max 版通过激光雷达实现高速领航辅助(NOA)、自动泊车等功能。2025 年 3 月的事故案例显示,基础版在高速 NOA 状态下因纯视觉方案识别延迟导致碰撞,凸显了激光雷达的安全冗余价值。
三、实际表现与场景适用性
- 极端天气表现
- 雨雾天气:激光雷达在暴雨中仍能保持稳定探测,配合超分辨率算法,可区分雨滴与障碍物。但在能见度极低或路面结冰时,官方建议手动驾驶。
- 夜间与强光:主动发射红外光的特性使其不受光线影响,夜间探测精度优于摄像头。
- 广州本地实测
在广州城区测试中,搭载激光雷达的 SU7 Max 版通过 VLM 视觉语言大模型识别路牌文字、动物等特殊场景,并在暴雨后高速行驶时保持稳定,变道策略谨慎,符合人类驾驶习惯。
四、竞品对比与性价比分析
- 竞品配置
- 零跑 B10:11.98 万起售,搭载 128 线激光雷达,但算力仅 100TOPS,支持城市记忆领航。
- 华为 ADS 3.0:192 线激光雷达,暴雨中探测距离 250 米,制动响应更快,但成本较高。
- 特斯拉:全系依赖纯视觉方案,事故率在极端天气中较高。
- 小米的优势与不足
- 优势:硬件参数领先(128 线、200 米探测),智驾算法成熟,支持端到端模型和 VLM 大模型。
- 不足:激光雷达版本起价 24.59 万,高于零跑 B10 等竞品;基础版安全隐患引发争议。
五、维护成本与耐用性
- 维修成本
激光雷达模块维修费用约 5000-8000 元,若涉及前保险杠剐蹭,整体维修成本可能更高。首年保险费用约 9000 元,需通过全险转嫁风险。
- 寿命与防护
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理论寿命 5-10 年,IP67 防水等级,但自动洗车可能导致密封胶圈变形,建议人工清洗。
六、用户选择建议
- 推荐人群
- 注重安全冗余,常行驶于高速或复杂城市路况的用户。
- 预算充足,愿意为高阶智驾功能付费的科技爱好者。
- 避坑提示
- 基础版(21.59 万)无激光雷达,纯视觉方案在极端天气存在风险,谨慎选择。
- 自动洗车可能损坏激光雷达,需注意维护方式。
总结
小米 SU7 的激光雷达硬件参数与算法优化在同价位车型中表现突出,尤其在安全冗余和复杂场景适应性上优于纯视觉方案。然而,其价格门槛和维护成本较高,用户需根据实际需求权衡。若追求极致性价比,可关注零跑 B10 等竞品;若重视品牌与技术成熟度,小米 SU7 Max 版仍是 25 万级智驾车型的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