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su7下赛道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5 13:28:20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 SU7 作为小米汽车首款旗舰车型,其赛道性能自发布以来便引发广泛关注。从官方测试到用户实测,从技术参数到实际表现,小米 SU7 在赛道领域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实力,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赛道性能实测:挑战超跑的 “平民战神”


  1. 官方测试数据
    在 2025 年 3 月天津 V1 国际赛道的直播测试中,小米 SU7 Ultra 标准版以1 分 11 秒 51的圈速位列第二,仅落后法拉利 SF90 标准版(1 分 11 秒 47)0.04 秒。这一成绩远超宝马 M4 雷霆版(1 分 14 秒 57),甚至在直线加速阶段最高时速达到 223.17km/h,超越法拉利 SF90 的 209.51km/h。其核心动力系统 —— 三电机 1548 马力的配置,0-100km/h 加速仅需 1.98 秒,极速 350km/h,这些参数已接近纯电超跑 Rimac Nevera(1.85 秒)的水平。
  2. 国际赛道表现
    2024 年 10 月,小米 SU7 Ultra 原型车以6 分 46 秒 874的成绩刷新纽博格林北环最速四门量产车纪录,比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快 20 秒以上。量产版车型在空气动力学设计上进一步优化,通过碳纤维尾翼、主动扩散器等配置,最大下压力达 285kg,同时搭载赛道级液冷散热电池包,支持连续两圈纽北无衰减。
  3. 用户实测反馈
    普通用户在赛道测试中也验证了小米 SU7 的性能潜力。例如,懂车帝众测显示,SU7 Max 在赛道中直线加速迅猛,中段加速(60-160km/h)仅需 4.90 秒,超越法拉利。但原厂刹车系统在连续五圈高速驾驶后出现热衰减,刹车片磨损严重,甚至导致失控事故。

二、技术亮点:电动化与赛道基因的融合


  1. 动力与底盘
    • 三电机系统:SU7 Ultra 的双 V8s+V6s 电机组合,实现 1548 马力的峰值输出,动力响应速度比传统燃油车快 3 倍以上。
    • 智能底盘:集成闭式空簧控制系统,调节速度提升 100%,并可选配倍适登 EVO T1 绞牙避震,支持 10 段阻尼调节,兼顾日常舒适与赛道操控。

  2. 赛道化设计
    • 轻量化:碳纤维部件覆盖车身 21 处,包括 1.7㎡车顶和尾翼,整车减重 41kg,同时提升扭转刚度 15%。
    • 刹车系统:赛道版标配碳陶瓷刹车盘(前六后四活塞卡钳),100-0km/h 制动距离仅 25m,耐高温达 1300℃。
    • 轮胎与空力:原厂倍耐力 P ZERO 轮胎可升级为半热熔胎,配合主动扩散器(0-16° 自适应调节),高速过弯稳定性显著提升。

  3. 电池与热管理
    赛道版电池包采用宁德时代麒麟 II 技术,5.2C 超充倍率(10%-80% 充电 11 分钟),并通过极耳散热技术降低热阻 8.5%,支持纽北连续两圈无衰减。但日常使用中,频繁赛道驾驶可能导致电池循环寿命从 800 次降至 500 次以下。

三、争议与局限:性能与安全的平衡


  1. 原厂状态的赛道风险
    小米官方明确表示,SU7 Max 及以下版本并非为赛道设计,原厂刹车片(NAO 材质)在赛道高温下易失效,且线控制动系统可能出现 “脚感正常但刹不住” 的故障。例如,2024 年 11 月某博主在上海天马赛道测试时,因刹车系统热衰退导致撞墙,气囊弹出但车身损伤较小。
  2. 智能化与赛道的冲突
    尽管 SU7 搭载 Xiaomi Pilot 智能驾驶系统,但该系统在赛道场景下表现有限。例如,自动变道功能依赖清晰车道线,而赛道无标线时无法使用;AEB 防碰撞系统在 60km/h 时未能识别静态假人,存在安全隐患。
  3. 改装成本与门槛
    若用户希望将 SU7 用于赛道,需进行多项升级:
    • 刹车系统:更换碳陶瓷刹车盘(约 8 万元)可解决热衰退问题。
    • 轮胎:半热熔胎(如米其林 Cup 2R)单条成本约 3000 元,寿命仅 5-8 个赛道日。
    • 散热:加装机油散热器、变速箱油冷器等,费用约 2 万元。
      综合改装成本可能超过 15 万元,接近车辆本身价格的一半。


四、竞品对比:重新定义高性能电动车标准


  1. 与传统超跑的较量
    小米 SU7 Ultra 以 52.99 万元的价格,实现了法拉利 SF90(498.8 万元)99% 的赛道性能,性价比优势显著。其 1548 马力的动力输出远超保时捷 911 Turbo S(650 马力),但在品牌溢价和轻量化设计(SF90 整备质量 1570kg vs SU7 Ultra 2360kg)上仍有差距。
  2. 与纯电竞品的差异化
    • 特斯拉 Model S Plaid:加速更快(2.1 秒),但赛道散热问题频发,且缺乏原厂赛道化设计。
    • 极氪 001 FR:四电机 1265 马力,零百加速 2.02 秒,但续航(CLTC 620km)和赛道调校不及 SU7 Ultra。
    • 智界 S7:华为 ADS 2.0 智能驾驶领先,但动力(单电机 215kW)和赛道性能较弱。


五、用户建议:理性看待赛道性能


  1. 普通车主:日常驾驶建议关闭赛道模式,避免频繁急加速和高温充电,以延长电池寿命(三元锂电池循环寿命约 800 次)。
  2. 赛道爱好者:若坚持下赛道,需升级刹车、轮胎和散热系统,并参加专业驾驶培训。例如,碳纤维改装可减重 41kg,提升圈速约 1 秒。
  3. 长期使用:小米提供首任车主终身电池质保(6 年内衰减超 30% 免费更换),但赛道驾驶导致的电池损耗不在保修范围内。

总结


小米 SU7 的赛道表现堪称 “技术越级”,其动力、底盘和空气动力学设计已达到百万级超跑水准。然而,原厂状态下的刹车系统和电池散热仍是短板,需通过改装提升可靠性。对于普通用户,SU7 更适合作为日常高性能座驾;对于赛道玩家,其潜力需通过专业升级才能完全释放。小米通过 SU7 Ultra 重新定义了电动性能车的价值标准,但其长期可靠性和品牌积淀仍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