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产与制造:完全本土化的供应链与工厂
- 自建工厂主导生产
小米 SU7 由小米汽车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建的智能工厂生产。该工厂占地面积 71.8 万平方米,拥有冲压、大压铸、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六大车间,每小时可生产约 40 辆 SU7,每 76 秒下线一台新车。工厂采用自研的 9100 吨大压铸技术,将 72 个零部件一次成型,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 核心技术自主研发
- 电机与电池:小米自研了 “泰坦合金” 材料和碳化硅高压系统,电池包工厂自建并申请了 132 项专利。标准版车型搭载襄阳弗迪的磷酸铁锂电池,高配版采用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均由国内供应链提供。
- 智能系统:Xiaomi Pilot 智能驾驶系统和 HyperOS 智能座舱系统完全自主开发,搭载骁龙 8295 芯片,实现手机与车机无缝互联。
- 国内供应链占比高
虽然部分零部件(如博世的 ESP、采埃孚的 CDC 减震器)来自国际供应商,但整车组装、核心技术研发及关键零部件(如电池、电机、压铸车身)均在国内完成。根据中国政策,只要整车在国内生产,即使包含进口部件仍视为国产车。
二、销售与市场:聚焦国内,出口不影响分类
- 国内销售为主
小米 SU7 的主要市场是中国,2024 年 3 月上市后,单月交付量迅速突破 2.9 万台,截至 2025 年 2 月累计交付超 18 万辆。销售渠道覆盖全国 28 城,通过小米之家、体验店及线上平台触达用户,低线城市渗透率较高。
- 出口情况不影响国内定位
尽管小米 SU7 通过平行进口方式进入俄罗斯、中东等海外市场,2024 年上半年出口量达 279.3 万辆,但这属于产品全球化布局,不改变其在中国市场的 “国产车” 属性。中国政策对国产车的定义基于生产地而非销售地。
三、政策与定义:符合国产车标准
- 政策认定
小米 SU7 已被列入工信部《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生产企业明确标注为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小米与北汽合作代工)。根据中国法规,国产车指由中国企业设计、生产,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辆,小米 SU7 完全符合这一定义。
- 与进口车的区别
进口车需从海外整车进口,而小米 SU7 的研发、生产、销售均在中国境内完成。即使部分零部件进口,整车仍属于国产车。例如,特斯拉 Model 3 在中国工厂生产后也被归类为国产车,与小米 SU7 的情况类似。
四、争议点澄清
- 代工模式不影响国产属性
小米 SU7 由北汽集团代工生产,但代工仅涉及制造环节,核心技术(如设计、智能系统、电池管理)仍由小米主导。类似苹果手机由富士康代工,但仍属美国品牌。
- 品牌归属明确
小米是中国科技企业,其汽车业务由全资子公司小米汽车运营,品牌和知识产权均属中国。相比之下,进口车通常为海外品牌在华销售的车型。
总结
小米 SU7 是完全国产的新能源汽车,其研发、生产、销售均在中国境内完成,符合国产车的政策定义。尽管部分零部件采用国际供应链,但整车制造和核心技术的自主性使其与进口车有本质区别。这一结论也得到工信部目录、工厂探访报道及官方交付信息的多重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