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优势
- 性能与续航表现突出
提供后驱和四驱版本,四驱 Max 版最大功率 495kW,零百加速仅 2.78 秒,CLTC 续航最高达 800 公里。800V 高压平台支持 15 分钟补能 500 公里,充电效率领先同级。三元锂电池(高配)在低温环境下表现更稳定,磷酸铁锂电池(低配)寿命更长(1500 次循环后衰减约 20%),且全系提供 8 年或 16 万公里三电质保。
- 智能化配置丰富
搭载骁龙 8295 芯片和澎湃 OS 系统,支持五屏联动、CarPlay 及米家生态互联,语音助手响应迅速。全系标配 L2 级智能驾驶辅助(Xiaomi Pilot),支持高速 NOA 和自动泊车,高配版配备激光雷达,城市领航功能逐步覆盖更多城市。2025 年 5 月 SU7 Ultra 新增 “排位模式圈速考核”,需在指定赛道达到圈速标准才能解锁最大马力,提升驾驶安全性。
- 设计与性价比优势
外观采用流畅轿跑造型,风阻系数低至 0.195Cd,提供 10 种配色选择,内饰科技感强,标配座椅通风 / 加热、车载冰箱(首批车主赠送)等实用配置。入门版(21.59 万)即可满足日常需求,Max 版(29.99 万)配置对标百万级车型,性价比显著。
二、主要短板
- 售后网络仍需完善
截至 2025 年 4 月,全国服务网点增至 132 家,覆盖 79 城,但部分地区(如上海、湖北)仍存在维修排队时间长、跨城维修成本高的问题。例如,上海车主维修需排队半个月,湖北车主补漆需往返 700 公里。尽管小米加速网点扩张,但服务效率仍需提升。
- 细节体验待优化
入门版(400V 平台)充电速度和智驾体验略逊于高配;手机无线充电槽固定效果差,易受颠簸影响。部分用户反馈车机初期存在黑屏、蓝牙音乐封面显示错误等小 BUG,虽通过 OTA 逐步优化,但稳定性仍需验证。
- 空间与舒适性争议
溜背设计导致后排头部空间局促(身高 180cm 以上乘客较明显),座椅偏硬,长途乘坐舒适性一般。底盘调校偏运动,过减速带颠簸感较强,非空气悬架版本滤震表现更突出。
三、对比竞品
- 特斯拉 Model 3
- 优势:品牌成熟度高,全球充电网络覆盖广,二手车保值率约 60%-70%。
- 劣势:配置较简约(如无座椅通风),FSD 需额外付费,智驾功能落地进度较慢。
- 比亚迪汉 EV
- 优势:舒适性配置更丰富(如丹拿音响、后排独立空调),售后服务网络覆盖更广。
- 劣势:智能化体验不及 SU7,加速性能(零百 7.9 秒)和续航(715km)略逊。
四、购买建议
- 推荐人群:追求高性价比、科技体验和小米生态联动的年轻用户;注重动力性能和长续航的城市通勤者。
- 慎选人群:北方严寒地区用户(低温续航衰减较明显)、对豪华质感要求高或频繁长途出行的消费者。
若预算有限,** 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Pro 版(24.59 万)** 是均衡之选,兼顾续航与智驾功能;若追求极致性能,** 四驱 Max 版(29.99 万)** 的空气悬架和双电机系统值得入手。建议优先体验实车,尤其关注售后网点覆盖情况,并关注小米后续服务网络扩张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