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硬件配置:HUD 重构驾驶视野
小米 SU7 的 13000nit 超高亮度 HUD 系统是第一视角的核心亮点。它采用 1024 级自动亮度调节,能在强光下保持清晰显示,例如在正午阳光直射时,HUD 的导航箭头和车速信息仍能清晰可见。实际体验中,用户可自定义显示内容,将导航地图、ADAS 警示、音乐信息等投射到挡风玻璃上,视线无需频繁转移。例如,在高速行驶时,HUD 会实时显示车道级导航信息,配合 AR 技术将转向指引直接叠加在路面上,这种「所见即所得」的交互方式大幅提升驾驶专注度。
不过,HUD 的显示效果存在版本差异。顶配 Max 版搭载的 AR-HUD 支持 3D 景深效果,而标准版仅配备基础 W-HUD,只能显示简单的车速和续航信息。这意味着不同版本车型的第一视角体验存在明显差异,用户需根据预算选择。
二、智能交互:无感操作与生态联动
- 多模态交互:
- 语音控制:车载小爱同学支持五音区识别,驾驶员可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导航、空调、车窗等功能。例如,说出「我有点冷」,系统会自动将空调温度调高 2℃,并同步在 HUD 显示操作反馈。
- 手势操作:方向盘左侧触控板支持滑动切换驾驶模式,右侧旋钮可调节 HUD 亮度,这些物理按键的设计兼顾了盲操便利性。
- 生态联动:
- 小米 SU7 与米家设备深度互联,例如通过车内语音指令「回家」,车辆会自动关闭空调、锁车,并联动家中的智能灯和窗帘。
- 手机无感解锁、蓝牙钥匙分享等功能也提升了用车便利性,用户携带小米手机靠近车辆即可自动解锁,无需掏钥匙。
三、驾驶模式:从舒适到赛道的多元体验
- 日常驾驶模式:
- 舒适模式:悬挂调校偏软,适合城市通勤。HUD 显示内容简洁,主要展示车速和续航,减少信息干扰。
- 运动模式:动力响应更激进,悬挂变硬,HUD 新增 G 值显示和赛道模式入口。例如,在山路驾驶时,运动模式的转向阻尼加重,配合 HUD 的弯道提示,操控信心显著提升。
- 赛道模式:
- 2025 年 5 月的系统更新新增「排位模式圈速考核」功能,用户需在指定赛道达到圈速标准才能解锁 1548PS 的最大马力。实际体验中,赛道模式下 HUD 会显示实时圈速、档位、电机温度等专业数据,配合碳陶刹车的线性脚感,可满足赛道爱好者的需求。
四、实际场景体验与用户反馈
- 高速 NOA:
- 小米 SU7 的高速 NOA 支持全国 36 万公里高速路,加减速平缓,变道策略接近人类驾驶。例如,在遇到大货车时,系统会主动偏移车道并语音播报。但部分用户反馈,在多弯道赛道或复杂路况下,车道线识别精准度不足。
- 城区驾驶:
- 城区 NOA 功能仍在测试中,目前主要依赖 LCC 车道保持。用户需注意,在拥堵路段,系统对加塞车辆的反应较慢,可能需要人工接管。
- 续航与充电:
- 车主反馈,冬季 - 15℃环境下续航约 350 公里,夏季可达 550 公里。800V 超充版 15 分钟可补充 510 公里续航,配合小米自营充电站的逐步部署,长途出行焦虑较低。
五、争议与改进空间
- 自动驾驶宣传调整:
2025 年 5 月,小米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强调功能边界。这一调整可能影响用户对第一视角体验的预期,需注意辅助驾驶并非完全自动驾驶。 - 质量问题:
部分车主反映自动泊车故障、充电异常等问题,虽然官方提供终身免费智驾权益作为补偿,但长期可靠性仍需观察。
六、如何获取第一视角体验
- 官方资源:
- 小米汽车官网发布的纽北赛道第一视角视频,展示了 SU7 Ultra 原型车以 318km/h 极速过弯的震撼画面。
- 懂车帝等平台的「沉浸式试车」栏目,提供了日常驾驶场景的第一视角实拍。
- 第三方内容:
- YouTube 博主「Ball Driving」发布的国道 NGP 体验视频,展示了辅助驾驶在复杂路况下的表现。
- 汽车之家「保罗车闻」栏目通过专业设备录制了动态驾驶视角,解析操控细节。
总结
小米 SU7 的第一视角体验以 HUD 为核心,通过硬件创新和生态联动重构驾驶交互,但在自动驾驶成熟度和质量稳定性上仍有提升空间。对于科技爱好者,其智能座舱和赛道性能值得体验;对于家庭用户,需关注舒适性配置和售后服务。建议潜在用户优先试驾不同版本车型,结合自身需求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