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造车合作车企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6 00:44:13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造车合作车企
小米在造车领域的合作车企涵盖了传统车企、新势力以及供应链伙伴,形成了多层次的生态布局。以下是其核心合作方及合作模式的详细解析:

一、整车制造与代工合作


  1. 北汽集团
    小米早期借助北汽集团的生产资质进行代工生产。根据工信部公告,2023 年小米首款车型 SU7 的申报企业名称为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生产地址位于小米自建工厂所在地北京经开区。这一合作模式帮助小米快速获得造车资质,缩短了量产周期。2024 年 7 月,小米正式取得独立造车资质,生产企业名称变更为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但仍与北汽保持技术协同。
  2. 长安汽车
    小米与长安汽车成立合资公司 “小米之家汽车”,聚焦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尽管具体合作细节未公开,但双方在研发、生产和销售渠道上的协同可能加速小米车型的市场渗透。
  3. 富士康
    作为全球电子制造巨头,富士康曾被推测为小米的潜在代工厂。其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产能规模与小米的 “轻资产” 战略契合,但目前尚未有官方确认的代工合作落地。

二、技术与供应链深度绑定


  1. 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是小米 SU7 的核心电池供应商,提供三元锂离子电池,并合作开发超电子通路技术,助力小米 SU7 刷新纽伯格林北环赛道四门电动车最快圈速记录。双方还合资成立 “时代北汽” 公司,专注于动力电池生产,进一步强化供应链稳定性。
  2. 比亚迪
    比亚迪为小米 SU7 提供磷酸铁锂电池,并在 2024 年 6 月起与宁德时代形成双供应商体系。此外,比亚迪的代工能力曾被视为小米扩产的潜在选项,但实际生产仍以小米自建工厂为主。
  3. 汇川技术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为小米 SU7 提供驱动电机,其控股股东汇川技术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具有深厚积累。

三、充电网络与补能生态


  1. 蔚来、小鹏、理想
    小米与 “蔚小理” 达成充电网络合作,1.4 万个蔚来充电桩、9000 个小鹏充电桩和 6000 个理想充电桩接入小米充电地图,支持扫码充电和即插即充服务。这一合作快速扩大了小米用户的补能覆盖范围,缓解了充电焦虑。
  2. 国家电网、特来电等运营商
    小米充电联盟整合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等 18 家头部运营商,接入超 126 万根充电桩,其中 97 万根为直流快充桩,覆盖全国 360 座城市及 6221 个服务区。这种 “生态化” 整合模式以低成本实现了补能网络的快速扩张。

四、战略投资与生态协同


  1. 易弗明
    小米产投投资易弗明,后者专注于汽车超高强度钢技术,其专利材料可实现车身轻量化和成本降低。易弗明已与长城、一汽等车企合作,未来可能为小米车型提供一体化压铸解决方案。
  2. 博泰车联网
    小米通过天津金米参股博泰车联网,后者为小米汽车提供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博泰的客户包括 50 多个汽车品牌,其技术积累可提升小米车型的智能化体验。
  3. 光庭信息
    光庭信息为小米汽车开发智能座舱系统,支持多模态交互和车机互联功能,强化了小米生态的无缝连接。

五、智能驾驶与自动驾驶


  1. 禾赛科技
    禾赛科技为小米 SU7 提供激光雷达,支持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小米在智能驾驶领域投入超 47 亿元,测试里程超过 1000 万公里,目标在 2024 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2. 纵目科技
    纵目科技为小米汽车提供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S),覆盖自动泊车、车道保持等功能。小米通过自研与合作结合,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

六、生产资质与产能布局


小米通过自建工厂(北京经开区一期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和代工合作(早期借助北汽资质)双轨并行,确保产能弹性。2024 年 7 月取得独立资质后,小米进一步掌控生产自主权,二期工厂规划产能 15 万辆,预计 2025 年投产。

总结


小米的合作策略体现了 “垂直整合 + 生态协同” 的特点:在制造端依托传统车企代工快速量产,在技术端绑定宁德时代、汇川技术等头部供应商,在补能领域借力 “蔚小理” 和充电运营商,同时通过投资布局材料、芯片等上游环节。这种多元化合作模式帮助小米在短时间内构建起完整的汽车生态,但也面临供应链管理和技术整合的挑战。未来,随着小米车型的持续推出,其合作网络可能进一步扩展至海外市场和新兴技术领域。
小米造车合作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