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销量排名:新能源领域第七,新势力细分市场第一
- 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截至 2025 年 4 月 27 日,小米汽车以 100,170 辆的累计销量位列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牌第七。这一成绩超过蔚来、极氪等新势力品牌,成为市场黑马。其首款车型小米 SU7 在 2025 年一季度以 75,869 辆的销量夺得新势力车型销冠,领先第二名小鹏 MONA M03 近 60%。
- 单月销量表现: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销量约 2.8 万辆,虽环比微跌 3%,但门店数量增至 269 家,预计 5 月销量有望突破 3 万辆。这一增长趋势与产能爬坡和第二款车型小米 YU7 的上市预期密切相关。
- 全球整体销量对比:在包含燃油车的全球汽车销量排名中,小米尚未进入前 20。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销量冠军为丰田(206.25 万辆),比亚迪以 72.88 万辆位列第八,而小米的 10 万辆级销量仍处于追赶阶段。
二、市值排名:全球车企第三,中国品牌第一
- 集团市值表现: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集团以约 1,741 亿美元的市值位列全球车企第三,超越比亚迪(1,662 亿美元),仅次于特斯拉(9,816 亿美元)和丰田(2,369 亿美元)。这一排名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小米智能生态联动效应和 SU7 热销的高度认可。
- 增长预期支撑:小米汽车 2024 年营收 329 亿元,亏损 62 亿元,但 2025 年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台,若实现,汽车业务有望扭亏为盈。市场预测其市值可能突破 2 万亿人民币,对应市盈率约 40 倍。
三、品牌价值与市场定位: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高端化仍需突破
- 品牌价值:小米汽车品牌价值在 2025 年一季度约为 981.5 亿美元,但用户对其豪车认可度仅 11.1%,尚未进入全球汽车品牌价值前十。相比之下,比亚迪以 1,051.86 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中国第一,丰田、奔驰等传统品牌仍主导全球榜单。
- 市场定位:小米 SU7 起售价 21.59 万元,成功打入中高端纯电轿跑市场,成为该细分领域首款爆款车型。其第二款车型小米 YU7(中大型 SUV)预计 2025 年上市,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四、未来增长潜力与挑战
- 产品矩阵扩展:小米 YU7 的上市可能复制 SU7 的成功。参考特斯拉 Model Y 的销量表现(2025 年 3 月单月 4.8 万辆),若 YU7 定价合理,销量有望达到 SU7 的一倍。
- 技术积累与短板:小米在智能座舱和 AI 领域有显著优势,但其核心技术如电机、电池仍依赖供应链整合。例如,尚未量产的 V8s 电机功率(425kW)已落后于比亚迪汉 L(580kW)。
- 国际化布局:小米计划 2027 年启动海外市场,目前主要依赖中国市场。相比之下,比亚迪已覆盖 112 个国家和地区,2025 年一季度海外销量同比增长 117%。
五、综合排名总结
维度 | 排名 | 数据来源 |
---|---|---|
新能源销量 | 全球第七(累计 10 万辆) | |
新势力车型 | 全球第一(SU7 季度 7.59 万辆) | |
市值 | 全球第三(1,741 亿美元) | |
品牌价值 | 中国前五(未进全球前十) | |
全球整体销量 | 未进前 20(传统车企主导) |
结论
小米汽车凭借 SU7 的爆款效应和市值增长,已在新能源领域和资本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其短期目标是巩固国内中高端市场份额,长期则需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并加速国际化。若 2025 年交付量达到 45-50 万台,小米有望在销量和市值上进一步跃升,但品牌高端化和全球化仍需时间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