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出货量与销量的双重维度
- 出货量(Sell-In)排名
- 2025 年 Q1:根据 Canalys 和 IDC 的数据,小米以 1330 万部的出货量位居第一,市场份额达 19%,同比增长 40%。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购买 6000 元以下智能设备补贴 15%)的刺激,以及小米通过 “人车家生态” 联动快速铺货的策略。例如,小米 15 系列旗舰机和中端机型的热销,叠加线上线下统一价政策,推动渠道商积极囤货。
- 2024 年 Q4:小米以 17.2% 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落后于华为(18.1%)。
- 销量(Sell-Through)排名
- 2025 年 Q1:Counterpoint 的数据显示,华为以 19.4% 的销量份额位居第一,小米以 16.6% 排名第三。销量口径更贴近消费者实际购买行为,华为凭借中端 Nova 13 系列和高端 Pura 70 系列的均衡表现,以及折叠屏手机(占据 76.6% 市场份额)的热销,实现了销量领先。
- 2024 年 Q4:小米以 17.2% 的销量份额排名第二,与苹果(17.1%)差距微弱。
二、竞争格局与增长动力
- 华为的强势回归
华为自 2024 年第四季度起,凭借技术突破和供应链恢复,重新夺回市场领导地位。其 600-799 美元高端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同时中端机型(如 Nova 系列)在国补政策下销量激增。2025 年第一季度,华为销量同比增长 28.5%,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 小米的差异化策略
- 生态协同:小米通过手机、汽车、IoT 产品的联动,强化 “人车家一体” 战略。例如,小米汽车 SU7 的热销(2024 年交付 13.69 万辆)提升了品牌热度,间接带动手机销量。
- 渠道优势:国补政策下,小米线上线下统一价策略保障了渠道利润,经销商囤货意愿强烈。但需注意,其出货量增速(40%)远超销量增速(16.5%),可能存在库存积压风险。
- 其他品牌的表现
- vivo:凭借高性价比的 Y 系列机型,2025 年 Q1 销量排名第二(17.0%),但出货量被 OPPO 反超。
- 苹果:因定价策略与国补政策脱节(九成机型超 6000 元),出货量和销量均同比下滑 8%,排名跌至第五。
三、IoT 与生态链布局
除智能手机外,小米在 IoT 设备领域持续扩张:
- 智能家电:2024 年空调出货量超 680 万台,同比增长 50%;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分别增长 30% 和 45%。
- 汽车业务:小米汽车计划 2027 年出海,2025 年目标出货量 40 万辆,SU7 Ultra 和 YU7 新车型将进一步拉动销量。
四、未来挑战与趋势
- 库存压力:小米需在二季度观察出货量能否转化为实际需求,避免渠道库存积压。
- 高端化瓶颈:尽管小米 15 Ultra 等旗舰机型表现不俗,但在折叠屏等高端领域仍落后于华为。
- 政策影响:国补政策的持续效应将推动市场竞争加剧,厂商需在性价比与盈利能力间平衡。
总结
- 出货量维度:小米在 2025 年 Q1 登顶,展现出供应链和渠道掌控力。
- 销量维度:华为凭借产品结构优化和消费者认可度领先。
- 生态协同:小米的 “人车家” 战略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础,但需解决高端化和库存问题。
若需更精准的排名,建议结合具体统计口径(出货量 / 销量)和时间节点进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