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线束供应商
1. 江苏经纬电缆(高压线束)
- 角色:作为小米 SU7 充电接口与电池包连接的 “非屏蔽型实心铝导体 XLPO 绝缘连接棒” 唯一供应商,负责高压线束的关键部分。
- 技术突破:该公司对标特斯拉开发了实芯铝导体 XLPO 绝缘车内高压电缆,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如弯曲度误差控制在 0.01 毫米、离合度控制在 2-3 毫米),满足小米的高要求并实现批量供货。
- 行业意义:经纬电缆作为宜兴 “电缆之乡” 的本土企业,其参与小米供应链标志着中国中小型线束企业在高压线束领域的技术突破。
2. 莱尼线束(低压线束)
- 角色:提供低压线束,覆盖底盘车身部分的 CANFD、LIN 线网络链等。
- 背景:莱尼是全球知名线束供应商,在中国拥有 11 个工厂,为宝马、沃尔沃等品牌提供线束。其铁岭工厂月产高压线束 1.9 万台,技术成熟度较高。
3. 卡倍亿(高压线束)
- 角色:作为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行业龙头,其产品满足 800V/1000V 高压平台需求,直接供货小米 SU7。
- 技术能力:卡倍亿在铝导线设计、铜铝连接工艺(如超声波焊接)上有专利积累,可确保线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技术背景:铝线束的行业趋势
1. 轻量化与成本优势
- 减重效果:铝线束比铜线束轻 30%,小米 SU7 通过 “铜改铝” 可降低整车重量约 60-80kg,提升续航能力。
- 成本控制:铜价约 7.5 万元 / 吨,铝价约 2 万元 / 吨,铝线束可节约 6-7 倍材料成本,同时安装成本降低 20%-50%。
2.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导电率差异:铝的导电率为铜的 62.9%,但通过增加截面积(如将 0.5mm² 铜线替换为 0.8mm² 铝线)可实现相同载流能力。
- 铜铝连接问题:采用超声波焊接技术形成铜铝合金过渡层,避免电化学腐蚀和蠕变,确保连接可靠性。
3. 行业应用案例
- 特斯拉、比亚迪、问界:均已采用铝线束,如特斯拉 Model 3 充电线束、问界 M9 高压线束。
- 红旗:开发高压铝线束技术,实现整车减重 1kg 以上,计划搭载于 E202 和 E702 车型。
三、争议与回应
1. 质量质疑
- 经纬电缆历史问题:该公司曾因质量问题被国网通报,但小米表示其产品通过了严格测试(如 25000 次导入导出耐久测试),符合行业标准。
- 铝线束安全性:小米强调铝线束在导电性能、安全性能上与铜线一致,并通过冗余设计(如双回路供电)保障可靠性。
2. 用户反馈
- 早期争议:部分用户质疑铝线束是否 “偷工减料”,小米通过技术解析和行业案例(如特斯拉、比亚迪)回应,逐步缓解舆论压力。
- 实际表现:量产车交付后,未出现因线束问题导致的大规模召回或严重故障报告。
四、供应链特点与行业影响
1. 本土供应链崛起
- 小米策略:SU7 的线束供应商以本土企业为主(如经纬电缆、卡倍亿),仅莱尼为外资,体现 “去外资化” 趋势。
- 技术积累:中国线束企业在铝导线、铜铝连接工艺上的突破,打破了外资企业(如矢崎、住友)的垄断。
2. 行业变革信号
- 材料替代加速:铝线束的普及推动汽车轻量化,预计到 2025 年,全球 30% 的新能源汽车将采用铝线束。
- 标准制定:经纬电缆参与 TUV 和国内行业标准制定,提升中国在新能源线束领域的话语权。
五、总结
小米 SU7 的线束供应商以本土企业为主,高压线束由江苏经纬电缆和卡倍亿提供,低压线束由莱尼负责。这一选择既符合行业轻量化趋势,也体现了中国供应链的技术进步。尽管铝线束的应用曾引发争议,但通过技术优化和行业案例验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已得到市场认可。未来,随着铝线束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中国车企在成本控制和性能提升上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