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薪资待遇:竞争力显著,岗位差异大
- 生产岗位
- 普工 / 操作工综合月薪普遍过万,设备维修等特殊岗位可达 1.5 万以上。薪资结构包含基本工资(约 4000 元)、加班费(平时 1.5 倍、周末 2 倍)、夜班补贴(25 元 / 天)及全勤奖(200 元 / 月)。
- 福利方面,提供 4 人间宿舍(月租 200 元)、免费三餐、免费班车及加班打车报销,入职满 1 个月可领 100 元手机优惠券。
- 技术与管理岗位
- 普通工程师年薪 30-50 万,高级工程师 50-80 万,叠加股票期权后可达百万;高级管理人员综合年薪超百万。
- 校招岗位薪资亮眼:软件开发岗 22-24k×15 薪,自动驾驶岗 39k×15 薪,部分岗位有首年补贴。
- 六险一金按全额基数缴纳(比例 12%),优于多数车企。
二、工作强度:高压与机遇并存
- 生产岗位
- 强制上六休一,每天工作 12 小时(含 1 小时休息),实际工时 11 小时。前 60 小时加班费年底结算(用于调休),超出部分按月发放。
- 生产交付压力大,例如 2024 年 6 月开双班冲刺月交付 1 万台,工人需两班倒。
- 研发与管理岗位
- 核心岗位如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需频繁加班,新品上市期间常工作至深夜,周末偶有休息。
- 高管层工作节奏极快,例如雷军亲自参与极寒与高温测试,带领团队完成 170 余款车型试驾。
三、职业发展:快速扩张中的成长空间
- 晋升机会
- 公司处于快速扩张期,2025 年计划交付 30 万辆汽车,需大量人才。生产岗位可通过技能考核晋升为班长、车间主任;技术岗位有机会参与核心项目,如 V8s 电机研发、CTB 电芯倒置技术等。
- 高管调整频繁,例如 2025 年提拔于锴任产品部总经理,显示内部晋升通道畅通。
- 培训体系
- 应届生有导师制、领导力计划及技术激励项目(如百万美金技术奖)。公司启动 “千名赛车手计划”,培养员工专业驾驶技能,部分销售门店产品专家需考取国家 B 级赛车执照。
- 行业挑战
- 技术积累不足,依赖供应链整合,例如 V8s 电机尚未量产已落后于比亚迪。员工需在快速迭代中持续学习,适应行业技术变革。
四、工作环境与文化:科技公司基因与汽车行业碰撞
- 物理环境
- 生产车间自动化程度高,700 个机器人覆盖关键工艺,但存在管理细节问题,如纸质工单使用、员工穿戴不规范(未强制护目镜)。
- 办公区以北京亦庄为主,杭州钱塘区设有新媒体运营、直播投放等岗位,适合本地求职者。
- 企业文化
- 延续小米 “极致性价比” 和 “用户参与” 理念,例如通过用户调研优化 SU7 配置,开放配置修改功能。
- 强调 “技术 + 体验” 双驱动,例如宋其岩团队攻克 Carplay 通话降噪技术,提升用户体验。
- 但汽车行业的重资产属性与小米轻资产模式存在冲突,需在生产制造、销售网络建设中磨合。
五、员工反馈:褒贬不一,需匹配个人需求
- 正面评价
- 薪资竞争力强,尤其是技术岗位,股票期权弥补薪资倒挂(校招生基础薪资低于互联网同行)。
- 工作内容富有挑战性,例如参与全球领先的电机研发、智能座舱创新,职业成就感高。
- 负面反馈
- 生产岗位工作强度大,长期加班影响生活平衡;研发岗位流程不够透明,管理存在混乱。
- 销售和客服专业性不足,交付流程简陋,影响用户体验,间接增加员工压力。
六、地域与岗位建议
- 杭州求职者:可关注钱塘区新媒体运营、直播投放等岗位,或萧山区招聘专家(汽车零售方向),无需搬迁。
- 技术人才:优先选择北京研发岗位,参与 V8s 电机、CTB 技术等核心项目,职业成长空间更大。
- 应届生:校招岗位薪资优厚,且有股票期权,但需适应高强度工作节奏。
总结
小米汽车适合追求高薪、愿接受挑战的求职者,尤其是技术岗位和生产管理岗位。其优势在于薪资竞争力、快速晋升机会和科技公司的创新基因,但需面对高压工作环境和行业经验不足的挑战。建议结合个人职业规划,优先选择与自身技能匹配且能承受工作强度的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