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工厂选址与战略布局
- 核心区位优势
工厂落子于北京亦庄新城马驹桥智造基地,这里是北京高端汽车产业的核心区域,毗邻奔驰、北汽等车企的生产基地,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集群。该区域交通便利,物流网络发达,便于原材料运输和产品分销,同时依托北京的科技资源和人才储备,为小米汽车的技术研发和智能制造提供了有力支持。
- 政府合作与政策支持
2021 年 11 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小米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将小米汽车项目纳入北京市重点工程。这一合作不仅为小米提供了土地和政策扶持,也推动了当地汽车产业的升级,例如亦庄新城在 2024 年 7 月为小米二期工厂提供了 53.11 公顷的工业用地。
二、工厂建设与产能规划
- 一期工厂:已投产运营
- 建设周期:2022 年 4 月开工,2023 年 6 月竣工,2024 年 3 月正式揭幕。
- 规模与产能:占地面积 7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39.6 万平方米,综合自动化率超过 91%,每 76 秒可下线一台车。一期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但通过双班生产和产线优化,实际产能已提升至 30 万辆 / 年。
- 生产车型:首款车型小米 SU7 系列在此生产,2024 年累计交付 13.69 万辆,平均售价 23.45 万元。
- 二期工厂:扩建与升级
- 建设进展:2024 年 7 月竞得二期地块,2025 年 3 月启动扩建,面积从 53 公顷扩展至 105 公顷,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7-8 月投产。
- 产能目标:二期工厂初期年产能 30 万辆,优化后可达 50 万辆,与一期合计最大产能预计超 80 万辆,以满足 2025 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
- 战略意义:二期工厂将主要生产第二款车型 YU7(对标特斯拉 Model Y),并进一步完善供应链体系,缩短交付周期。
三、工厂运营与未来规划
- 产能提升与交付加速
2024 年,小米通过产线调优和供应链协同,实现了 SU7 系列月交付量破万的目标。2025 年,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和武汉零部件项目落地,产能压力将进一步缓解,SU7 Pro 版的交付周期有望从 11 个月缩短至 5 周。
- 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
工厂引入了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流程,包括压铸、冲压、车身、涂装、总装及电池六大车间,部分环节采用 AI 质检和机器人协作。同时,小米计划通过扩建和技术迭代,降低单车成本,逐步实现盈利目标。
- 对外开放与品牌推广
自 2025 年 1 月起,小米汽车工厂开启常态化参观,每月固定场次,游客可近距离体验生产流程,并购买园区文创产品。这一举措旨在增强公众对小米汽车制造实力的认知,提升品牌影响力。
四、总结
小米新能源汽车工厂的选址与建设,体现了其 “高端化、智能化、规模化” 的战略布局。北京亦庄基地不仅是小米汽车的生产中心,也是其技术研发和供应链整合的核心枢纽。随着二期工厂的投产和产能释放,小米有望在 2025 年实现交付目标,并逐步向全球前五大汽车制造商的愿景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