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团队规模:超 5000 人研发大军,聚焦核心技术攻坚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研发团队总人数已超过5000 人,其中:
- 自动驾驶团队规模超过 1000 人,计划 2025 年扩至 2000 人,累计申请专利超 400 项,涵盖 BEV+Transformer 算法、激光雷达融合方案等核心技术。
- 电池研发团队超 800 人,由孙智伟、汤杰等专家领衔,专注于 CTB 一体化电池、电芯倒置技术及泰坦合金材料研发,与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新材料应用。
- 智能座舱团队由刘黎领导,整合 MIUI 系统核心架构师,基于澎湃 OS 实现底层重构,支持手机 - 汽车 - 家居无缝互联。
- 电驱与制造团队超 1500 人,自研 HyperEngine V8s 电机(转速 27200rpm,全球量产第一)及 9100t 超级大压铸技术,实现后地板 72 个零件一体化。
二、核心成员:跨界融合,兼具科技与汽车行业经验
小米汽车核心团队由雷军亲自挂帅,并吸纳了来自传统车企、科技巨头及国际顶尖企业的人才:
- 雷军: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全面主导汽车业务战略方向,直接分管智能制造、供应链、产品研发和智能座舱四大板块。
- 刘德:联合创始人,负责工业设计与供应链管理,主导小米生态链建设,为汽车设计与产业链整合提供核心思路。
- 林世伟:CFO,曾任瑞信、摩根士丹利高管,负责汽车业务财务战略与资本运作。
- 张峰:供应链副总裁,曾创办紫米电子,主导小米移动电源、电池等产品,现负责汽车供应链管理。
- 李田原:设计负责人,前宝马首位中国设计师,主导小米 SU7 外观设计,引入 “班戈宇宙” 设计理念。
- 于立国:汽车部副总裁,前北汽极狐总裁,负责智能制造与工厂运营,推动北京工厂产能提升至 45 万辆 / 年。
- 黄振宇:供应链与质量部总经理,前麦格纳中国区副总裁,优化供应链效率并建立质量管控体系。
- 叶航军:自动驾驶团队负责人,曾在谷歌、腾讯任职,主导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技术。
- 国际专家:
- Rudolf Dittrich:前宝马 M 系研发负责人,现任欧洲研发中心运营负责人。
- Ricard Aiguabella Macau:前法拉利 F1 空气动力学专家,提升小米汽车风阻系数至 0.195Cd。
- Shin Muto:前宝马内饰设计师,打造 SU7 豪华科技座舱。
三、技术方向:全栈自研,构建 “硬科技 + 软生态” 护城河
- 智能驾驶:
- 全栈自研算法:采用 BEV+Transformer + 占用网络技术,支持城市 NOA(无保护路口通行)、HAD(超级智能驾驶)等功能,核心识别准确率 98%。
- 硬件配置:搭载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及 NVIDIA Orin 芯片,总算力 508 TOPS,支持 OTA 持续升级。
- 电池技术:
- CTB 一体化电池:集成效率 77.8%(全球最高),采用电芯倒置技术,续航达 1200km+,自建电池包工厂确保品质。
- 泰坦合金:自研高强高韧压铸材料,碳减排 352.53kg / 零件,支持 9100t 大压铸技术。
- 智能座舱:
- 澎湃 OS 车机系统:实现手机 - 汽车 - 家居无缝互联,支持语音交互、多屏联动及第三方应用生态。
- 端到端大模型:自研泊车决策大模型,支持机械臂自动充电等高难度场景。
四、国际化布局:全球人才网络,强化技术竞争力
- 德国研发中心:
- 选址慕尼黑,紧邻宝马总部,引入宝马、法拉利专家,聚焦高性能电动汽车与智能驾驶技术。
- 团队包括前宝马 M 系高管 Rudolf Dittrich、法拉利空气动力学专家 Ricard Aiguabella Macau 等,提升底盘调校与风阻优化能力。
- 日本设计团队:
- 前宝马设计师 Shin Muto 主导内饰设计,融合东方美学与科技感。
- 国内合作网络:
- 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合作电池供应,与高通联合开发车载芯片,与 Momenta、纵目科技合作自动驾驶算法。
五、研发投入:百亿级资金支持,加速技术迭代
- 总投入: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累计研发投入超300 亿元,其中 2024 年投入 240 亿元,2025 年计划再投入 35 亿元用于智能驾驶。
- 资金分配:
- 自动驾驶:累计投入超 55 亿元,占总研发费用的 18%。
- 电池技术:年投入超 20 亿元,支持材料创新与工艺优化。
- 智能座舱:依托小米生态资源,实现低成本高效开发。
总结:科技跨界与汽车工业的深度融合
小米汽车研发团队通过 **“顶层驱动 + 精准猎聘 + 并购提速 + 生态协同”** 的人才战略,快速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能力。其核心优势在于:
- 跨界融合:消费电子与汽车行业人才互补,如张峰的供应链经验与李田原的设计能力。
- 全球布局:德国研发中心引入欧洲车企 “赛道基因”,提升高端化竞争力。
- 全栈自研:从芯片、算法到制造工艺,实现技术闭环,降低对外依赖。
- 生态协同:依托小米澎湃 OS 与 IoT 生态,打造 “人车家” 智能互联体验。
未来,随着小米汽车产能爬坡与技术迭代,这支团队将成为其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突围的关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