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实时股价与市值
根据最新市场数据,小米港股(01810.HK)今日收盘价为 51.55 港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 2.92%,成交额约 60.8 亿港元。按此股价计算,小米的总市值约为1.37 万亿港元(以总股本约 266 亿股估算)。若以港元兑人民币汇率 0.9377(2025 年 5 月 7 日实时汇率)折算,小米市值约合1.28 万亿元人民币。
二、近期股价波动与关键事件
- 2025 年 4 月的股价震荡:
受 3 月底小米 SU7 汽车安全事故及中美关税摩擦影响,小米股价在 4 月初出现剧烈回调,从 3 月 19 日的历史高点 59.45 港元跌至 4 月 3 日的 44.55 港元,累计跌幅超 22%,市值蒸发超 1200 亿港元。随后市场情绪逐步修复,股价回升至 50 港元上方。
- 5 月市场动态:
- 汽车业务持续超预期: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交付量达 2.8 万台,SU7 Ultra 双风道前舱盖版车型开启交付,叠加第二工厂产能释放,市场对其全年 42 万台的销量目标信心增强。
- 投行积极评级:大和、中银国际等机构上调小米目标价至 65-75.25 港元,重申 “买入” 评级,认为其手机高端化、AIoT 生态及汽车业务协同效应显著。
- 创始人战略调整:雷军卸任小米之家执行董事,转向聚焦汽车研发,公司战略重心向 “手机 ×AIoT× 智能汽车” 三角架构倾斜。
三、长期增长驱动因素
- 智能汽车业务:
小米 SU7 系列累计未交付订单超 18 万台,下半年 SUV 车型 YU7 上市后,预计月交付量将突破 4 万台。若 YU7 订单量超 20 万辆,小米市值有望冲击 2 万亿港元。
- AIoT 生态扩张:
小米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持续增长,2025 年第一季度 AIoT 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35%,家电业务潜在收入可达 1000 亿元人民币,推动整体毛利率提升。
- 手机高端化突破:
小米 15 系列在欧洲高端市场份额提升至 9%,4000-6000 元价位机型销量同比增长 43%,带动智能手机 ASP(平均售价)提升至 1138 元。
四、风险提示
- 行业竞争加剧:
华为、vivo 等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复苏可能挤压小米手机份额,而特斯拉、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迭代亦构成威胁。
- 供应链与产能瓶颈:
小米汽车当前交付周期长达 40 周,产能不足可能影响销量目标达成,需关注第二工厂投产进度。
- 地缘政治风险:
中美关税摩擦及海外市场监管政策变化可能对小米全球化战略造成不确定性。
五、数据来源与说明
- 股价与市值:基于香港联交所及雪球平台实时数据,市值计算可能存在误差。
- 汇率:港元兑人民币汇率参考 2025 年 5 月 7 日实时中间价 0.9377。
- 行业分析:引用大和、中银国际等机构研报及小米官方公告。
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小米汽车 YU7 的市场表现、AIoT 生态协同效应及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以动态评估其投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