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生产模式经历了从代工合作到自主生产的转变,同时也在探索新的代工合作以应对产能需求。以下是具体信息:
一、初期代工合作:借资质生产
小米汽车在早期(2024 年 8 月前)因缺乏造车资质,选择与北汽集团合作,由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提供生产资质,用于申报车型(如小米 SU7)。但实际生产地点位于小米自建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厂,采用 “自主生产 + 借用资质” 的模式。这意味着北汽并未直接参与制造,仅提供资质支持。
二、独立资质与自主生产
2024 年 8 月,小米正式获得独立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资质,结束了与北汽的代工关系。此后,小米汽车的生产企业名称变更为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尾标也去掉了 “北京” 前缀,标志着其完全自主生产的开始。
目前,小米在北京亦庄的超级工厂是核心生产基地,分两期建设:
- 一期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已于 2023 年竣工,2024 年 4 月开始交付小米 SU7。
- 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三季度投产,投产后总产能将达到 35 万辆 / 年。
工厂采用高度自动化技术,关键工艺(如大压铸、涂装、总装)100% 自动化,每 76 秒可下线一台新车。此外,工厂还自建电池车间和研发实验室,形成从研发到生产的完整链条。
三、新代工合作:与东风汽车的潜在布局
2025 年 3 月,小米与东风汽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东风可能代工生产小米的第三款车型 —— 增程式 SUV “昆仑”。该车型预计在武汉东风云峰工厂生产,利用东风现有闲置产能(年产能 30 万辆)。这一合作旨在快速扩展产能,覆盖华中及南方市场。
四、代工模式的战略意义
小米的代工模式体现了 “借资质快速入场→自主生产控品质→合作代工扩产能” 的逻辑:
- 初期借资质:通过北汽资质解决合规问题,同时自建工厂积累生产能力。
- 自主生产为主:独立资质后,北京工厂成为主力,确保技术落地和品质控制。
- 合作代工补充:与东风的合作旨在利用现有资源,应对订单激增和区域市场需求。
五、其他代工传闻与验证
早期传闻提到长城、富士康、比亚迪等可能作为代工厂,但后续权威信息显示小米主要依赖自建工厂。例如,富士康虽与小米在手机领域合作密切,但未在汽车代工中实际参与。
总结
小米汽车的生产以自建工厂为主,初期依赖北汽资质过渡,独立后完全自主生产。2025 年与东风汽车的合作标志着其探索代工补充产能的新策略。未来,小米可能继续采用 “自主 + 代工” 双轨模式,以应对市场需求和产能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