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车身强度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12 04:32:46 浏览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的车身强度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其设计和材料应用展现了高标准的安全性能。以下是关键技术细节和测试数据的综合解析:

一、材料与结构设计


  1. 钢铝混合车身与超高强度钢
    小米 SU7 采用铠甲笼式钢铝混合车身结构,高强度钢和铝合金的占比高达 90.1%。其中,A 柱、B 柱、地板梁等关键部位使用2000MPa 超高强度钢(相当于潜水艇级强度),远超行业主流标准(如沃尔沃 S60 的 1600MPa)。这种材料组合在保证轻量化的同时,显著提升了车身刚性和抗变形能力。
  2. 碳纤维与一体化压铸技术
    • 碳纤维应用:SU7 Ultra 车型全车覆盖 21 处碳纤维部件(如车顶、尾翼、扩散器等),总面积达 5.5㎡,整车重量减轻至 1900kg,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刚性。标准版 SU7 的覆盖件也采用碳纤维材质,减重效果显著。
    • 一体化压铸工艺:自研泰坦合金配合 9100 吨压铸机,实现 72 合 1 后地板压铸,减少 81 个零件和 820 处焊接点,提升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经 200 万公里耐久测试无损伤)。

  3. 抗扭刚度与碰撞吸能设计
    整车扭转刚度高达51000N·m/deg,超过布加迪威龙(50000N・m/deg),为量产车中顶尖水平。车身设计了三条力传递路径(上、中、下路径),在正面 25% 偏置碰撞中可引导车轮旋转并使车体滑移,有效分散冲击力,保护乘员舱完整性。

二、安全测试表现


  1. 权威机构认证
    • C-NCAP 2024 版五星:综合得分率 93.5%,乘员保护得分率 94.31%,主动安全得分率 95.25%,8 项细分测试进入前 20%。
    • 中保研 C-IASI 2024 版 G+:在驾驶员侧 / 成员侧正面 25% 偏置碰撞、侧面碰撞等项目中,A 柱无变形,乘员舱结构完整。
    • 实际事故验证:曾有 SU7 Pro 从 20 米高山崖冲下后翻滚,ABC 柱无形变,车内人员安全。

  2. 第三方测试与竞品对比
    • 在懂车帝 2024 年集中碰撞测试中,SU7 在 64km/h 正面偏置碰撞、80km/h 追尾等项目中表现优异,获两个 A 和一个 G 评级,综合排名前三。
    • 与特斯拉 Model 3 对比,SU7 在碰撞后车头损坏程度略高,但整体结构强度接近,部分测试成绩更优。


三、核心安全技术


  1. 电池与底盘防护
    • 电池包采用 CTB 一体化技术,底部配备防弹涂层(耐穿刺性能比传统 PVC 提升 10 倍),并通过 55℃高温无热蔓延测试。
    • 门槛梁采用 153mm 超宽铝挤压件,配合 2000MPa 钢地板横梁,在侧面碰撞中有效保护电池安全。

  2. 乘员保护系统
    • 全系标配 7 安全气囊(含中央远端气囊),副驾气囊采用异形设计,避免头部滑落。
    • 后排座椅防下潜设计、安全带预紧等细节,进一步降低碰撞伤害。


四、用户反馈与实际表现


  1. 长期耐久性
    车身材料经过严苛测试,包括盐雾腐蚀、振动疲劳等,日常使用中抗腐蚀和抗老化性能出色。用户反馈称,SU7 在复杂路况下表现稳定,车身无异常异响或变形。
  2. 智能化辅助安全
    主动安全配置(如 AEB Pro、车道保持)与车身结构协同,提升事故预防能力。例如,AEB 系统可在 130km/h 时速下实现最大 70km/h 速度降,降低碰撞风险。

五、总结


小米汽车通过高强度材料、创新结构设计、严苛测试标准的三重保障,打造了行业领先的车身强度。其 51000N・m/deg 的扭转刚度、2000MPa 钢材应用以及多项权威安全认证,均体现了对用户安全的极致追求。无论是赛道级性能车型 SU7 Ultra,还是家用定位的标准版 SU7,均在被动安全领域树立了标杆,为消费者提供了可靠的 “移动安全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