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最新车型:性能与智能的双重标杆
1. 小米 SU7 Ultra:重新定义电动性能车
作为小米汽车的旗舰车型,SU7 Ultra 于 2025 年 2 月正式上市,标准版售价 52.99 万元,纽北限量版达 81.49 万元。其核心亮点包括:
- 赛道级动力系统:搭载前 V6s 电机与后双 V8s 电机的三电机布局,综合功率达 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仅需 1.98 秒,最高时速 350km/h,性能直逼保时捷 Taycan Turbo。
- 轻量化与操控升级:车身采用 24K 金碳纤维车标、碳纤维尾翼及扩散器,配合碳陶瓷制动盘(前 430mm / 后 410mm)和 Akebono 六活塞卡钳,制动距离缩短至 30.8 米。
- 智能座舱与生态互联:配备 7.1 英寸仪表盘、16.1 英寸中控屏及骁龙 8295 芯片,支持 Xiaomi HyperOS 系统与全屋智能设备联动,实现 “人车家” 无缝协同。
2. 小米 YU7:纯电 SUV 市场的颠覆者
YU7 作为小米首款纯电 SUV,计划于 2025 年 6-7 月上市,起售价或下探至 23 万元。其核心参数包括:
- 尺寸与空间:长宽高 4999×1996×1608mm,轴距 3000mm,采用五座布局,后排腿部空间达 980mm。
- 动力与续航:提供后驱(235kW/820km CLTC)和四驱(508kW/760km CLTC)版本,搭载宁德时代麒麟 Ⅱ 电池,支持 5.2C 超快充,10%-80% 充电仅需 18 分钟。
- 智能驾驶:标配激光雷达与 Xiaomi HAD 端到端智驾系统,支持城市 NOA、自动泊车等功能,算力达 10.68EFLOPS。
二、技术突破:从硬件到生态的全面革新
1. 三电系统:效率与安全的极致平衡
- V8s 电机:自研电机转速达 27,200 转 / 分钟,功率密度 6.78kW/kg,超越特斯拉 Model S Plaid。
- CTB 电池技术: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 800V 高压平台,电池包厚度仅 120mm,集成效率 77.8%,冬季续航衰减减少 30%。
- 超级大压铸工艺:采用 9100 吨自研压铸机,将 72 个零部件整合为单一压铸件,车身减重 17%,焊点减少 840 处。
2. 智能驾驶与座舱:重构人车交互体验
- Xiaomi HAD 系统:基于 BEV 感知、占用网络及道路大模型,实现高速、城区、泊车全场景覆盖,实测激活率达 82.39%。
- HyperOS 生态:车机与小米手机、智能家居深度互联,支持语音连续识别、一碰传等功能,用户可通过手机远程控制车辆及家中设备。
3. 充电网络:补能便利性的行业标杆
- 第三方合作:接入超 102 万根充电桩,覆盖 365 个城市及 88.1% 高速服务区,支持动态查询充电桩状态、价格及占位费。
- 自建超充: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部署 600kW 液冷超充桩,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km,家用充电桩支持 OTA 升级。
三、市场表现:销量与口碑的双丰收
1. 销量数据
- SU7 系列:2024 年累计交付 13.69 万辆,2025 年 3 月单月销量 29,244 辆,位列纯电动车销量第五。
- SU7 Ultra:上市首月订单突破 1.9 万辆,4 月优惠政策(价值 9 万元权益)进一步刺激销量。
2. 用户反馈
- 性能与设计:91% 的用户认可其加速性能,82% 的用户对碳纤维内饰和外观设计表示满意。
- 智能体验:78% 的用户高频使用语音助手和车家互联功能,但 22% 的用户反映自动泊车偶发卡顿。
四、未来规划:技术储备与产品矩阵的扩展
1. 2025 年重点车型
- 增程式 SUV “昆仑”:预计 2026 年发布,采用 1.5T 增程器,纯电续航 400km,支持后轮转向,起售价或 15 万元。
- 海外市场拓展:计划 2025 年进入欧洲,针对当地法规优化充电接口与智能驾驶功能。
2. 研发投入与产能布局
- 研发投入:2025 年计划投入 300 亿元,重点布局车规芯片、固态电池及 L4 级自动驾驶。
- 产能提升:工厂二期年产能 15 万辆,2025 年总产能目标 35 万辆,销售网络覆盖 58 城 200 家门店。
总结
小米汽车通过 SU7 Ultra 和 YU7 两款车型,在性能、智能、生态三个维度建立了差异化优势,2025 年销量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技术路径既对标特斯拉等国际品牌,又通过 “人车家” 生态整合形成独特竞争力。未来,随着增程式 SUV 的推出和海外市场的拓展,小米有望在全球智能电动车市场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