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生产模式经历了从代工过渡到自主生产的过程,以下是结合最新信息的详细解析:
一、初期代工阶段:北汽集团助力资质与量产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SU7 在 2023 年 12 月通过工信部审批时,生产企业标注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这意味着小米初期借助北汽的生产资质实现量产,生产地址位于小米在北京亦庄的自建工厂。这种 “代工 + 自建” 的模式在行业中并不罕见,尤其在新势力车企早期阶段,例如蔚来曾通过江淮代工。
二、自建工厂投产后的自主生产
- 工厂布局与产能
小米在北京亦庄的自建工厂于 2024 年 4 月正式投产,采用 “前店后厂” 模式,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工厂配备六大工艺车间(冲压、压铸、车身、涂装、电池、总装),自动化率达 100%,每 76 秒即可下线一台小米 SU7。一期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计划 2025 年中投产,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
- 独立生产资质的突破
2024 年 7 月,小米汽车获得工信部独立生产资质,尾标从 “北京小米” 改为 “小米”,生产企业名称变更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这标志着小米完全摆脱对北汽代工的依赖,实现自主生产。
三、2025 年的现状与未来规划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主要依赖北京亦庄的自建工厂进行生产。二期工厂投产后,产能将进一步提升,目标 2025 年全年交付 12 万辆。目前暂无官方信息显示小米与其他车企达成新的代工合作,但市场曾传言小米可能与武汉东风汽车合作代工 SUV 车型,不过这一消息尚未得到证实。
四、代工模式的行业逻辑与小米选择
- 代工的必要性
早期代工是为了快速获取生产资质并启动量产。北汽作为传统车企,具备成熟的制造体系和资质,帮助小米缩短了上市周期。
- 转向自建的原因
小米选择自建工厂主要出于三方面考虑:
- 质量控制:汽车制造复杂度远超手机,自建工厂可确保全流程品控。
- 成本优化:规模化生产后,自建模式能降低边际成本。
- 政策支持:北京亦庄为吸引小米落户提供了土地、审批等便利,推动其重资产投入。
总结
小米汽车的代工厂历程可概括为:2023 年底至 2024 年中,借助北汽资质在自建工厂代工生产;2024 年 7 月获得独立资质后,完全转为自主生产。2025 年,小米汽车以北京亦庄工厂为核心,聚焦产能扩张与技术迭代,暂无新的代工合作公开信息。这一模式既体现了新势力车企初期的灵活策略,也展现了小米对长期产业链掌控的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