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生产基地:北京亦庄自建工厂
小米汽车的核心产能来自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该工厂分为两期建设:
- 一期工厂
- 投产时间:2024 年 3 月正式揭幕,4 月启动小米 SU7 的首批交付。
- 产能规模:规划年产能 15 万辆,2024 年实际日产能逐步提升至 300 辆,月产能达 1.2 万辆。
- 技术配置:设有压铸、冲压、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六大车间,引入 700 多个机器人,实现关键工艺 100% 自动化,每 76 秒下线一台新车。
- 生产资质:2024 年 7 月,工信部公告显示小米汽车生产企业由北汽变更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标志着小米正式获得独立造车资质。
- 二期工厂
- 建设进展:2024 年 7 月开工,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6 月竣工,7-8 月投产。
- 产能提升:投产后北京工厂总年产能将达 30 万辆,未来计划扩建至 105 公顷以进一步扩大规模。
- 战略意义:二期工厂紧邻一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支撑小米 2025 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
二、代工合作:初期借力北汽集团
在自建工厂投产前,小米曾通过代工模式实现快速量产:
- 合作背景
- 2023 年 11 月,工信部公告显示小米 SU7 由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代工生产,生产地址为北京亦庄的小米自建工厂。
- 此举是因小米当时尚未获得独立造车资质,需借用北汽资质完成生产流程。
- 合作范围
- 北汽负责生产制造环节,小米主导设计、研发和市场推广。
- 双方合作仅涉及生产资质借用,并非长期代工关系。2024 年 7 月小米资质获批后,生产主体正式转为小米自身。
三、未来布局:武汉工厂与产能扩张
小米正加速构建 **“南北双基地”** 生产格局:
- 武汉工厂
- 规划进展:选址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占地约 2000 亩,与小鹏、路特斯生产基地相邻。
- 产能目标:预计 2026 年投产,初期可能生产 15 万级增程式 SUV “昆仑”,远期助力小米实现百万辆年产能。
- 战略定位:辐射华中市场,缩短交付半径,分散供应链风险。
- 供应链优化
- 小米同步推进武汉零部件项目,结合北京工厂产能释放,缓解交付压力。
- 2025 年计划推出新车型 YU7,进一步检验产能爬坡能力。
四、总结:自建为主,代工为辅的策略
小米汽车的工厂布局呈现以下特点:
- 自建主导:北京亦庄工厂是核心产能来源,二期投产后年产能将达 30 万辆,武汉工厂未来将成为第二增长极。
- 代工过渡:初期借用北汽资质生产,资质获批后转向自主生产,代工模式已逐步退出。
- 产能目标:2025 年交付目标上调至 35 万辆,2026 年冲刺百万辆,多地工厂协同是关键。
这一策略既保障了小米对核心生产环节的掌控,又通过代工快速切入市场,为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长期竞争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