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制造工厂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2 16:17:36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制造工厂
小米汽车制造工厂是小米集团布局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核心战略支点,其建设进度、技术水平和产能表现均展现出中国智造的领先实力。以下从工厂定位、技术亮点、产能规划、供应链体系及环保创新等方面展开详细解析:

一、工厂定位与地理布局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总投资约 630 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工厂占地面积 72 万平方米,于 2023 年竣工,2024 年 3 月正式揭幕并启动小米 SU7 交付;二期工厂紧邻一期,占地面积 53.11 公顷,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6 月竣工,7 月投产,投产后年总产能将突破 35 万辆。
工厂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奔驰、北汽等汽车制造企业,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园区内规划有六大车间(压铸、冲压、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实验楼、办公楼及光伏发电系统,具备从零部件生产到整车下线的全流程制造能力。

二、核心技术与智能制造


1. 一体化压铸技术


工厂配备自主研发的 9100 吨压铸岛集群,锁模力行业领先,可实现 72 个零部件一次压铸成型,相比传统工艺减少 80% 焊点,提升车身强度至 51000N・m/deg。该技术通过 1016 万次模拟仿真,采用小米泰坦合金材料,设计可拆卸溃缩区,降低维修成本。

2. 高度自动化产线


  • 车身车间:综合自动化率 91%,配备 269 台连接机器人,支持点焊、自冲铆接等 10 种工艺,实现钢铝混合车身 100% 全自动组装。
  • 涂装车间:采用德国七轴喷涂机器人,漆面精度达微米级,配合 AMR 物流机器人实现零人工干预。
  • 总装车间:每 76 秒下线一台整车,搭载 AI 视觉质检系统,检测精度 0.05mm,确保每辆车符合严苛标准。

3. 电池与电驱技术


工厂自建电池车间,实现 CTB(Cell to Body)电池技术自主生产,支持 800V 高压平台,15 分钟补能 510km。V8s 电机最高转速 27200rpm,功率 425kW,扭矩 600Nm,SU7 Ultra 搭载双 V8s 电机,马力超 1500 匹。

三、产能规划与市场表现


1. 产能爬坡


  • 一期工厂额定年产能 15 万辆,通过双班制和产线优化,2024 年 11 月单月产能达 2.4 万辆,利用率接近 200%。
  • 二期工厂投产后,2025 年总产能预计提升至 35 万辆,其中 SU7 系列占比约 70%,YU7 等新车型逐步释放产能。

2. 市场交付


  • 2024 年 4 月启动交付,全年累计交付 13.5 万辆,2025 年 3 月单月交付 29244 辆,位居中大型车销量榜首。
  • 截至 2025 年 4 月,SU7 订单池超 10 万辆,标准版交付周期 47-50 周,Pro 版 45-48 周,Max 版 42-45 周,Ultra 版 18-21 周。

四、供应链与产业链协同


1. 核心供应商


  • 电池:宁德时代(三元锂)、比亚迪(磷酸铁锂)。
  • 电机:联合电子、汇川技术。
  • 智能座舱:德赛西威(高通 8295 芯片)。
  • 底盘:拓普集团(空悬系统)、布雷博(高性能卡钳)。

2. 产业链布局


  • 70% 零部件来自京津冀产业链,带动区域就业超 1000 人。
  • 投资瑞隆科技(电池回收)、云山动力(大圆柱电池)等企业,布局钠离子、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

五、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1. 绿色制造


  • 废水处理:采用预处理、超滤回收等技术,循环用水比例 50%,实现 “零” 重金属排放。
  • 废气治理:涂装车间废气净化率超 95%,排放符合首都严苛标准。
  • 能源管理:屋顶光伏电站年发电量 1640 万千瓦时,相当于种植 54 万棵树,厂区充电桩覆盖率 100%。

2. 材料创新


  • 内饰采用可回收环保材料,车身使用高强度铝合金及碳纤维复合材料,整车减重 15%。
  • 电池包支持高效回收,关键零部件标准化率提升 30%,便于拆解再利用。

六、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小米汽车工厂的建成投产,标志着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进入 “技术 + 制造” 双轮驱动时代。其 9100 吨压铸技术、CTB 电池工艺、AI 质检系统等创新,不仅提升了小米汽车的产品竞争力,也为行业树立了智能制造标杆。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和新车型上市,小米有望在 2025 年冲击 40 万辆年销量,进一步改写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
小米汽车制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