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工厂规模与产能规划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分为两期建设,总投资达 630 亿元人民币,总规划年产能为 30 万辆。其中:
- 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 72 万平方米,于 2022 年 4 月开工,2023 年竣工,2024 年 4 月正式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截至 2024 年底,一期工厂通过优化产线流程,实际产量已超过规划目标,全年交付量达 136,854 辆。
- 二期工程:紧邻一期工厂,位于亦庄新城 YZ00-0606 街区 0106 地块,于 2024 年动工,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2025 年 6 月正式投产,年产能同样为 15 万辆。二期工厂投产后,小米汽车总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 / 年,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二、工厂技术与设施
小米汽车工厂采用了高度智能化的生产模式,涵盖压铸、冲压、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六大核心车间,并配备总长 2.5 公里的测试跑道、29 个研发试验室及 700 余台工业机器人。例如:
- 压铸车间:采用大型一体化压铸技术,可实现车身结构件的高效生产;
- 电池车间:支持自研电池包的生产与组装,确保电池性能与安全性;
- 总装车间:运用自动化生产线,结合 AI 视觉检测系统,提升装配精度与效率。
此外,工厂还拥有先进的质量检测体系,包括整车耐久测试、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性能测试等,确保每一辆下线车辆符合高标准要求。
三、生产模式与供应链布局
小米汽车以自建工厂为主,同时通过战略合作优化供应链。早期曾有传闻称小米可能与北汽、长城等企业合作代工,但根据最新信息,小米汽车主要依赖北京自建工厂完成生产。不过,在供应链环节,小米仍与多家企业展开合作:
- 核心零部件:电池来自宁德时代,电机采用自研 V8s 超级电机,电控系统由小米与博世联合开发;
- 本地化配套:武汉江夏区布局了前副车架焊接生产线,年产 30 万套,未来可能进一步拓展武汉整车工厂。
这种 “自主生产 + 供应链协同” 的模式,既保证了小米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又借助外部资源提升了生产效率。
四、未来产能扩张与市场定位
随着二期工厂的投产,小米汽车计划在 2025 年将全年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同时,北京工厂周边已规划三期用地,未来可能进一步扩大产能。在车型布局上,小米汽车目前以高端纯电动车为主,如 SU7 系列(含 Ultra 版本),并计划推出 SUV 车型 YU7,覆盖更广泛的市场需求。
总结
小米汽车的生产基地位于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这一选址既依托北京的汽车产业集群优势(如奔驰、北汽等企业的配套资源),又通过自建工厂确保了对生产流程的严格把控。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小米汽车正加速从 “科技公司” 向 “智能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 转型,其生产布局不仅是硬件制造的载体,更是小米生态链战略的重要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