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首款车型 SU7 的生产:初期代工与自建工厂并行
- 北汽越野代工阶段
根据工信部公告和权威媒体报道,小米 SU7 的早期生产由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北汽越野)** 代工。这一合作主要是为了快速获取生产资质,解决初期产能不足的问题。例如,2023 年 12 月工信部发布的《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中,小米 SU7 的生产厂商明确标注为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这意味着该车型在初期阶段依赖北汽越野的生产线。
- 自建工厂投产
随着小米自建工厂的逐步落地,生产重心逐渐转向自主制造。位于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于 2024 年正式投产,占地面积 71.8 万平方米,拥有冲压、压铸、车身、涂装、电池、总装六大车间,配备 9100 吨超级大压铸设备和超过 700 台工业机器人,实现关键工艺 100% 自动化。该工厂不仅是小米 SU7 的主要生产基地,还入选了 “2024 年北京市工业旅游示范点”,成为展示智能制造实力的窗口。
二、产能扩张:自建工厂主导,代工补充
- 北京亦庄工厂的产能提升
北京亦庄工厂一期设计产能为 15 万辆 / 年,但通过双班生产和产线优化,实际月产能已突破 2.4 万辆,产能利用率接近 200%。2025 年 4 月,二期工厂通过验收并启动试生产,预计 6 月正式投产,进一步将年产能提升至 30 万辆。这两座工厂主要承担小米 SU7 和 YU7 的生产任务,支撑其 2025 年 30 万辆的销量目标。
- 武汉工厂的布局
小米在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规划了占地 2000 亩的新工厂,与小鹏、路特斯等企业形成产业集聚。该工厂预计 2025 年中投产,主要辐射华中市场,进一步扩大产能规模。
- 代工合作的可能性
尽管小米强调自建工厂的战略,但在产能压力下,代工合作仍被视为补充手段。例如,有传闻称小米第三款车型(代号 “昆仑” 的增程式 SUV)可能由东风汽车代工,利用其武汉工厂的闲置产能。不过,这一合作尚未得到官方确认,且小米曾明确表示 “未来不会走代工模式”。
三、资质获取与生产模式转变
小米早期通过代工模式(如借用北汽越野资质)快速进入市场,但在 2024 年获得独立生产资质后,逐步转向自主生产。这一转变得益于其自建工厂的产能爬坡和技术积累,例如自研的泰坦合金材料、超快充电池等核心技术的应用。
四、总结:自建为主,代工为辅
- 当前(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为北京亦庄工厂,SU7 和 YU7 均在此生产,产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 代工角色:北汽越野的代工合作已逐步退出,未来代工可能仅用于特定车型(如 “昆仑” SUV)或补充临时产能,而非主流模式。
- 战略重心:小米正通过自建工厂构建 “南北双基地” 格局,强化对生产流程的控制,同时探索技术创新与产能扩张的平衡。
如需了解最新动态,建议关注小米官方公告或权威媒体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