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车型销量表现
1. 小米 SU7(纯电轿车)
- 周度表现:2025 年 4 月第三周(4 月 14 日 - 20 日),小米 SU7 以 7160 辆的周销量位列新势力品牌第三,环比增长 14%,单周交付量首次突破 7000 辆大关。在新能源轿车细分市场,小米 SU7 以 7 千余辆的成绩排名第三,仅次于比亚迪海鸥和吉利星愿。
- 月度表现:4 月前两周(3 月 31 日 - 4 月 15 日),小米 SU7 销量达 8.72 万辆,位列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五;若按整月推算,4 月销量有望突破 3 万辆,远超一季度月均 2.5 万辆的交付水平。
- 区域市场:在长沙等重点城市,小米 SU7 已实现单月 886 辆的上牌量,超越特斯拉 Model Y 成为当地纯电车型销量冠军。
2. 小米 SU7 Ultra(高性能版)
- 作为旗舰车型,SU7 Ultra 在 4 月第三周交付量约 400-500 辆,占小米总交付量的 6%-7%。其搭载的双电机系统(673 马力、800 公里续航)吸引了高端用户群体,目前订单排期约 18-21 周。
二、市场排名与竞争格局
1. 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 车企排名:2025 年 4 月第二周,小米汽车以 8.72 万辆的销量位列车企销量第五,同比增幅高达 2157.5%。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 SU7 的爆款效应,其销量已接近新势力头部品牌理想(8.82 万辆)和零跑(8.59 万辆)。
- 车型排名:在纯电车型中,小米 SU7 4 月前两周销量排名第五,落后于五菱宏光 MINIEV、特斯拉 Model Y、比亚迪海鸥和宋 PLUS 新能源。若聚焦轿车细分市场,小米 SU7 在 4 月第三周升至第三位,仅次于海鸥和星愿。
2. 新势力品牌对比
- 周度排名:4 月第三周,小米以 0.72 万辆的销量位列新势力第三,超越小鹏(0.66 万辆)和蔚来(0.54 万辆)。
- 年度目标:小米一季度累计交付 7.59 万辆(SU7 占 95.6%),若要实现全年 35 万辆的目标,需在后续月份保持月均 2.9 万辆的交付量。目前订单已排产至 11 月,显示出市场需求的旺盛。
三、销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1. 产品力优势
- 性能与价格:小米 SU7 标准版起售价 21.59 万元,提供 550 公里续航和 7.6 秒加速,性价比优于同价位的比亚迪海豹和小鹏 P7。
- 生态协同:25% 的购车用户同步选购小米智能家居套装,车机系统支持 300 + 场景联动,形成 “人车家” 生态闭环。
2. 产能提升
- 北京工厂通过 “黑灯车间” 改造,将交付周期从上市初期的 18 周压缩至 4 周,创造新势力最快量产纪录。目前工厂二期扩建已启动,预计 2025 年底产能将提升至 40 万辆 / 年。
3. 渠道布局
-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已在全国 38 个城市开设 128 家门店,并计划三年内将线下网点扩展至 2 万家,覆盖 90% 的县级市场。
四、挑战与未来展望
1. 产能瓶颈
- 尽管产能提升显著,但小米 SU7 标准版的交付周期仍长达 47-50 周(约 11 个月),部分用户因等待时间过长转向竞品。
2. 竞争加剧
- 比亚迪海鸥凭借 6.98 万元的起售价和 305 公里续航,持续占据微型车市场榜首;吉利星愿则以 Flyme Auto 车机系统和年轻化设计吸引女性消费者,4 月销量突破 8 千辆。
3. 新车型布局
- 小米首款纯电 SUV 车型 YU7 将于 2025 年 6-7 月上市,基于摩德纳平台打造,预计售价 25-30 万元,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五、数据参考与统计说明
- 来源:销量数据主要来自乘联会、中汽协及第三方机构(如车主之家、汽车之家),不同统计口径可能存在差异。
- 时效性:2025 年 4 月数据为截至 4 月 20 日的最新统计,整月数据需待 5 月初官方发布。
总体来看,小米汽车凭借 SU7 的爆款效应,已在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其销量增速和市场份额提升速度在新势力中表现亮眼。随着产能释放和新车上市,小米有望在 2025 年冲击年销 35 万辆的目标,并进一步巩固其在纯电轿车领域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