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企业关系与战略布局
- 资本层面:
- 哪吒汽车:2021 年获 360 集团 29 亿元投资,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后稀释至第五大股东,持股 9.12%)。2025 年启动 E 轮融资,计划募资 40-45 亿元,但因估值缩水(从早期 400 亿降至 60 亿)和老股东分歧,融资未如期落地,目前与供应商协商债转股方案(70% 欠款转股权)。
- 小米汽车:独立造车,未直接投资哪吒。2025 年计划扩建二期工厂,目标年产能 35 万辆,覆盖 71 个城市线下门店。
- 技术合作:
- 双方暂无官方战略合作。小米汽车依托小米生态(如澎湃 OS 系统、智能家居互联)构建智能座舱,而哪吒汽车曾与华为、黑莓合作提升车机系统。
二、产品矩阵与市场定位
维度 | 哪吒汽车 | 小米汽车 |
---|---|---|
核心车型 | 哪吒 L(增程 / 纯电 SUV,12.99 万起)、哪吒 S(轿跑,15.48 万起)、哪吒 GT(跑车,13.98 万起)。 | 小米 SU7(纯电轿车,21.59 万起)、SU7 Ultra(高性能版,三电机 1548 马力)、YU7(轿跑 SUV,2025 年 6 月上市)。 |
价格区间 | 5.99 万 - 22.68 万元(覆盖中低端市场)。 | 21.59 万 - 29.99 万元(主打中高端)。 |
技术亮点 | 山海平台、浩智技术(电驱、电池、智能驾驶),宁德时代电池。 | 800V 碳化硅平台、小米澎湃 OS、激光雷达、英伟达 Orin 芯片(算力 84TOPS)。 |
市场策略 | 主打性价比,海外扩张(2024 年海外销售近 3 万台,覆盖东南亚、南美)。 | 依托小米生态用户,强调 “科技平权”,国内销量快速增长(2025 年 4 月周销超 7100 辆)。 |
三、销量与市场表现
- 哪吒汽车:
- 国内:2023 年交付 12.74 万辆(同比下滑 16%),2025 年 1-3 月销量仅 536 辆,面临产能停摆和经销商维权。
- 海外:2024 年海外销售近 3 万台,泰国市场纯电 SUV 上牌量第一,计划 2025 年销量翻倍。
- 小米汽车:
- 2024 年交付 13.68 万辆,2025 年目标 35 万辆。2025 年 4 月第三周销量环比增长 14%,月销预计破 3 万辆,订单排期至 11 月。
四、核心挑战与未来动向
- 哪吒汽车:
- 资金压力:累计亏损 183 亿元,E 轮融资受阻,依赖债转股和政府补贴(如泰国本地化生产要求)。
- 产品迭代:缺乏爆款车型,2025 年主要依赖旧款(如哪吒 X、哪吒 AYA),技术更新滞后。
- 战略调整:计划转型服务型公司,聚焦海外市场,但需解决供应链和品牌认知问题。
- 小米汽车:
- 产能爬坡:二期工厂扩建中,需平衡订单交付与质量管控。
- 技术落地:智能驾驶(Xiaomi Pilot Pro)和生态整合(澎湃 OS)需持续优化。
- 市场竞争:面临特斯拉、比亚迪及新势力(如理想、蔚来)的挤压,需巩固中高端市场地位。
五、用户选择建议
- 预算有限且注重性价比:哪吒 L、哪吒 X 在续航(CLTC 700km)和基础配置(如 8155 芯片)上有优势,适合城市通勤。
- 追求智能生态与性能:小米 SU7 的澎湃 OS、800V 快充和双电机四驱(零百加速 4.5 秒)更具吸引力,适合科技爱好者。
- 长期持有与保值:小米品牌溢价和供应链稳定性较高,而哪吒需关注融资进展和产品质量。
总结
哪吒汽车与小米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呈现差异化竞争:哪吒以低价和海外扩张求生,但深陷资金与销量困境;小米凭借生态和品牌优势快速崛起,目标成为中高端市场标杆。未来,哪吒若能解决融资问题并提升产品力,或可在细分市场立足;小米则需在技术迭代和产能管理上持续突破,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