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现有车型升级:SU7 系列性能与智能再突破
- SU7 Pro/Max 2025 款
- 续航与充电:搭载宁德时代新一代 “麒麟电池”,容量超 120kWh,CLTC 续航突破 900 公里(Max 版)。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充电 10 分钟补能 400 公里(需配合小米自建超充桩)。
- 智能驾驶:升级至 Xiaomi Pilot 3.0,配备 1 颗激光雷达 + 11 颗摄像头 + 5 颗毫米波雷达 + 12 颗超声波雷达,支持 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待国内法规开放后 OTA 解锁)。
- 生态联动:澎湃 OS 车机系统深度整合米家生态,支持手机、平板、家居设备无缝控制,UWB 数字钥匙实现 “靠近解锁”。
- SU7 Ultra
- 性能标杆:搭载双 V8s+V6s 三电机系统,最大功率 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 1.98 秒,最高时速 350km/h,CLTC 续航 620km。采用 17 处碳纤维覆盖,整车重量控制在 1900kg。
- 赛道基因:纽北赛道实测圈速 6 分 46 秒 874,配备碳陶刹车盘和赛道专用电池包,支持 5.2C 超充。
- 价格定位:预售价 81.49 万元,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S Plaid(性能参数相近但价格低 10%)。
二、全新车型:覆盖 SUV 与增程市场
- YU7 纯电轿跑 SUV
- 定位与设计:中大型纯电轿跑 SUV,长宽高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五座布局。前脸低趴运动,车尾采用土星环贯穿式尾灯,被网友称为 “法拉米”。
- 动力与配置:
- 单电机后驱版:最大功率 235kW,售价 23 万元起,2025 年 6-7 月上市。
- 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0-100km/h 加速 3.2 秒,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支持城市 NOA 和原地掉头功能。
- 昆仑增程版 SUV
- 市场定位:内部代号 “昆仑”,定位中大型增程 SUV,三排座椅布局,起售价 15 万元左右,2025 年底发布,2026 年上市。
- 技术亮点:搭载增程式动力系统,配备后轮转向(高配),纯电续航超 200km,综合续航超 1000km。主打家庭用户市场,填补小米在增程领域的空白。
三、核心技术突破与生态布局
- 超级电机与电控
- HyperEngine V8s:量产版电机转速达 27,000rpm,功率密度超特斯拉同级别产品,碳化硅(SiC)电控能耗降低 15%。
- 热管理系统:采用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电芯倒置设计提升安全性,热失控气体定向排出。
- 智能驾驶与座舱
- Xiaomi Pilot 3.0:硬件冗余支持城市 NOA,软件接入 VLM 视觉语言大模型,可识别施工区域、积水路面等复杂场景。
- 澎湃 OS 车机:高通 8295 芯片 + 多屏联动,AI 语音助手 “小爱同学” 支持复杂指令(如 “打开车窗 30% 并导航到最近充电站”)。
- 补能网络
- 超充站建设:2025 年目标建成 500 + 座超充站,覆盖一线城市及高速服务区,峰值功率 600kW,兼容 800V/400V 车型。
- 电池租赁方案:车价立减 8 万~10 万元,月租费低至 980 元(含免费换电权益)。
四、市场表现与挑战
- 销量与产能
- SU7 热销:2025 年第 16 周交付 7160 台,一季度累计销量 75869 辆,稳居新势力前三。但产能瓶颈导致交付周期长达 42-50 周,顶配 Ultra 版交付周期 18-21 周。
- 工厂扩建:二期工厂 2025 年 7 月投产,年产能提升至 35 万辆,缓解交付压力。
- 竞争与用户反馈
- 优势:性价比突出(如 SU7 Max 29.99 万元 vs 蔚来 ET9 80 万元)、生态联动强、性能参数领先。
- 短板:智能驾驶数据积累不足(对比特斯拉 FSD)、售后服务网络待完善、部分用户反馈车身附件及电器故障。
五、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小米通过 “轿车 + SUV + 增程” 的产品矩阵,覆盖 20 万 - 80 万元价格区间,意图在新能源市场实现 “全场景覆盖”。其核心竞争力在于:
- 技术跨界:将手机领域的供应链管理、生态整合能力迁移至汽车行业。
- 价格策略:SU7 系列以 “高配低价” 冲击传统豪华品牌,增程 SUV 瞄准 15 万元主流市场。
- 生态壁垒:小米澎湃 OS 与米家设备的深度联动,构建 “人车家” 一体化体验。
未来,小米需解决产能爬坡、智能驾驶落地(L3 法规限制)、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同时应对特斯拉 FSD 入华、比亚迪增程车型等竞品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