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信息与定位
- 发布时间:预计 2025 年 6-7 月正式上市。
- 市场定位:中大型纯电动 SUV,对标特斯拉 Model Y、蔚来 ES6 等车型,主打智能科技、长续航和高性价比。
- 官方定义:中文命名 “御 7”,寓意 “陆地战车,御风而行”,强调动力与操控,但未明确标注为 “越野车”。
二、核心配置与性能
1. 外观设计
- 尺寸: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属于标准中大型 SUV,空间对标豪华燃油车。
- 设计语言:
- 家族化风格:延续小米 SU7 的 “流动科技” 设计,前脸采用 “十” 字型水滴大灯,尾部贯穿式尾灯辨识度高。
- 空气动力学:隐藏式门把手、溜背造型、镂空扰流板等设计,风阻系数优化至 0.24Cd(接近轿跑水平)。
- 细节亮点:黄色刹车卡钳、五辐旋风轮毂、尾部尾翼等运动化元素,增强视觉冲击力。
2. 动力与续航
- 动力系统:
- 双电机四驱版: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 220kW 和 288kW,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零百加速 3.2 秒,最高车速 253km/h。
- 单电机后驱版:最大功率 235kW,零百加速 6.9 秒,最高车速 240km/h。
- 电池与续航:
- 磷酸铁锂电池:容量 96.3kWh,CLTC 续航 820 公里(后驱版)。
- 三元锂电池:容量 101.7kWh,CLTC 续航 760 公里(四驱版)。
- 充电技术:支持 800V 高压快充,11 分钟补能 300 公里。
3. 越野性能(城市 SUV 定位下的优化)
- 通过性参数:
- 接近角 / 离去角:16°/19°(部分测试数据显示离去角可达 29°,优于同级城市 SUV)。
- 离地间隙:空载 180mm,满载 150mm,可应对轻度非铺装路面。
- 四驱与悬挂:
- 智能四驱系统:毫秒级扭矩分配,支持雪地、沙地、泥地等多种模式,提升复杂路况稳定性。
- 空气悬挂:可选装智能可调空气悬挂,支持车身高度调节(-50mm 至 + 50mm),增强通过性。
- 实测表现:雷军曾驾驶 YU7 在 - 10℃低温下完成 1310 公里高速续航测试,中途仅充电两次,验证了其低温性能。
4. 智能科技
- 智能驾驶:
- 硬件:激光雷达(高配版)、Orin-X 芯片、5 颗毫米波雷达、12 颗摄像头,支持高阶辅助驾驶(高速 / 城市 NOA)。
- 功能: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碰撞预警等,雪地模式可优化打滑路面操控。
- 智能座舱:
- 系统:Xiaomi HyperOS,支持与小米生态设备互联(如手机、手环、智能家居)。
- 屏幕:16.1 英寸悬浮式中控屏 + AR-HUD,支持语音控制、手势操作。
三、价格与竞品
- 预计售价:23-40 万元,其中单电机后驱版约 23 万元,双电机四驱版约 30-40 万元。
- 竞争对手:特斯拉 Model Y、蔚来 ES6、小鹏 G9、理想 L7 等。
四、用户关注点与争议
1. 越野能力争议
- 城市 SUV 定位:官方未将 YU7 定义为 “越野车”,其接近角、离去角和悬挂调校更偏向公路性能。
- 轻度越野潜力:四驱系统和空气悬挂可应对雪地、碎石路等场景,但不建议用于攀岩或重度越野。
2. 续航与充电
- 优势:CLTC 续航最高 820 公里,低温续航衰减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 短板:相比增程式车型(如理想 L7),纯电车型在长途出行时仍需依赖充电网络。
3. 品牌与市场
- 小米生态:车机系统深度整合小米生态,吸引米粉群体。
- 市场挑战:需面对特斯拉的品牌效应、蔚来的服务网络,以及消费者对小米造车经验的疑虑。
五、总结
小米 YU7 是一款以智能科技和长续航为核心卖点的中大型纯电动 SUV,其设计和配置在城市驾驶场景中表现出色,同时通过四驱系统、空气悬挂等配置提升了轻度越野能力。虽然并非传统硬派越野车,但 YU7 凭借高性价比和小米生态的优势,有望在 2025 年新能源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追求科技感、续航和空间的消费者,YU7 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