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品牌背景:中国科技巨头的战略布局
- 母公司与创始人
小米汽车隶属于小米集团,该集团由中国企业家雷军于 2010 年创立,总部位于北京海淀区。雷军作为小米汽车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直接主导造车业务,并将其定位为 “人生最后一次创业”。
- 小米集团 2021 年正式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首期投资 100 亿元人民币,计划未来 10 年投入 100 亿美元。
- 小米汽车团队核心成员包括 16 位小米原高管及汽车行业资深专家,研发资源高度本土化。
- 注册与运营
小米汽车有限公司于 2021 年 9 月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 100 亿元,是小米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其生产基地位于北京亦庄,工厂一期于 2024 年 3 月投产,二期项目计划 2025 年三季度竣工,总产能预计达 30 万辆 / 年。
二、核心要素:中国智造的典型特征
- 技术研发
- 自动驾驶:小米采用全栈自研技术,组建 500 人团队,投资超 20 亿元布局自动驾驶产业链,目标实现 L4 级智能驾驶能力。
- 生态整合:小米汽车深度融合小米生态链,支持手机与车机无缝互联,例如通过 MIUI 系统实现远程控制、智能家居联动等功能。
- 专利布局:截至 2023 年 6 月,小米汽车已申请超 700 项专利,涵盖自动驾驶、电池管理、智能座舱等领域。
- 生产制造
小米汽车工厂引入 700 余个机器人,实现冲压、压铸、车身、涂装、电池、总装六大工艺 100% 自动化,关键零部件(如电池)由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中国企业供应。2024 年,首款车型小米 SU7 交付量突破 13.5 万辆,连续 5 个月单月交付超 2 万辆,市场表现稳居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梯队。。
- 市场定位
小米汽车聚焦中国本土市场,首款车型 SU7 定价 21.59 万 - 33.99 万元,主打高性价比与智能化,目标用户为追求科技体验的中产阶级。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汽车已在中国 65 个城市开设 235 家门店,服务覆盖 75 个城市。
三、行业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缩影
- 产业链带动
小米汽车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升级。例如,其工厂所在地北京经开区形成了以小米、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为核心的高端汽车产业集群,2024 年该区域汽车产业总产值超 2600 亿元,同比增长 20%。
- 小米还通过投资布局智能驾驶、电池、充电设施等领域,带动了 20 余家上下游企业的发展。
- 技术输出
小米汽车的创新成果(如 800V 高压平台、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了技术参考。2025 年,其第二款车型小米 YU7(增程 SUV)及高端车型 SU7 Ultra(售价 52.99 万元起)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市场的产品矩阵。
四、常见疑问澄清
- 是否为合资品牌?
否。小米汽车为小米集团全资子公司,无外资控股或合资背景。其注册地、研发、生产、销售均在中国境内。
- 为何部分车型使用英文命名?
小米 SU7 等车型的命名延续了小米生态产品的国际化策略(如小米 13 系列),但品牌本质仍属中国。类似案例包括吉利旗下的极氪(Zeekr)、长城汽车的坦克(Tank)等。
- 是否出口海外?
目前小米汽车主要面向中国市场,但已启动全球化布局。例如,2024 年雷军表示计划 2025 年进入东南亚、欧洲等市场,未来可能在海外建厂。
总结
小米汽车是中国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标杆,其品牌归属、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及市场策略均扎根中国。它不仅是小米集团 “从手机到汽车” 生态闭环的关键一环,也代表了,也代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 “制造” 向 “智造” 转型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