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性能对比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7 19:32:58 浏览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性能对比
小米汽车(以 SU7 为例)的性能对比可从动力、续航、智能驾驶、充电、底盘等核心维度展开,以下结合主流竞品(特斯拉 Model 3、比亚迪汉 EV、小鹏 P7)进行分析:

一、动力性能:加速与操控领先


小米 SU7 Max 版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最大功率 673Ps,峰值扭矩 838N・m,0-100km/h 加速仅需 2.78 秒,最高车速 265km/h。这一数据超越了特斯拉 Model 3 Performance 版(3.3 秒)和比亚迪汉 EV(3.9 秒),甚至接近保时捷 Panamera Turbo 等百万级燃油车。其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悬架搭配空悬 + CDC,操控性在同价位中表现突出,被评价为 “堪比两百万级油车”。相比之下,小鹏 P7 高性能版加速为 4.3 秒,更侧重舒适性调校。

二、续航能力:CLTC 标准下优势显著


小米 SU7 全系采用 CLTC 续航标准,标准版续航 700km,Pro 版 830km,Max 版 800km。实际测试中,Pro 版在低温区(5~15℃)续航达成率 91%(737km),寒冷区(-20~-25℃)达成率 47.5%(385km),低温能耗控制优于多数竞品。对比来看,特斯拉 Model 3 长续航版 CLTC 续航 668km,冬季高速续航折损率较高(约 30%);比亚迪汉 EV CLTC 续航 715km,实测续航达成率 86%;小鹏 P7 超长续航版 CLTC 706km,实际表现略逊于小米。

三、智能驾驶:激光雷达成差异化亮点


小米 SU7 Pro/Max 版配备激光雷达、3 颗毫米波雷达及 508TOPS 算力芯片,支持城市导航辅助驾驶(覆盖 10 城),可识别锥桶、施工路段等障碍物。但标准版仅依赖纯视觉方案(1 颗毫米波雷达 + 84TOPS 算力),夜间及复杂场景下感知能力较弱,曾因 “碰撞前 2 秒才预警” 引发争议。相比之下,特斯拉 Model 3 坚持纯视觉方案,Autopilot 在高速场景成熟但城市道路功能有限;小鹏 P7 的 XPILOT 3.0 本土化体验更优,但激光雷达车型价格较高;比亚迪汉 EV 2025 款新增激光雷达版,智驾功能逐步追赶。

四、充电速度:800V 平台技术领先


小米 SU7 Max 版采用 871V 真 800V 高压平台,15 分钟可补充 510km 续航(CLTC),支持 600kW 液冷超充。实测在 400kW 超充桩上,Max 版 10%-80% 充电时间大幅领先 400V 平台车型。第三方充电桩兼容性达 99%,并接入超 102 万根公共桩,覆盖 88.1% 高速服务区。特斯拉 V3 超充 15 分钟可补能 250km,但车型仅支持 400V 平台;比亚迪汉 EV 2025 款支持 800V 平台,充电 10 分钟续航 160km,略逊于小米。

五、底盘与舒适性:空悬 + 智能调校


小米 SU7 采用一体化压铸车身和智能底盘技术,空悬 + CDC 系统可自动调节悬架软硬 / 高低,兼顾操控与滤震。实测麋鹿测试成绩 79.12km/h,制动距离 36.03 米(选装倍耐力 P ZERO 轮胎),但连续制动存在轻微热衰减。座舱配备 25 扬声器音响、Nappa 真皮座椅及 56 英寸 HUD,隔音表现优于 Model 3,但后排空间略逊于汉 EV。

六、价格与性价比:20 万级无直接竞品


小米 SU7 标准版 21.59 万元,Max 版 29.99 万元,定位中高端纯电轿车。对比同价位车型,其动力、续航、智能配置全面领先:Model 3 后轮驱动版(23.55 万元)加速 6.1 秒、续航 556km(CLTC);比亚迪汉 EV 智驾版(17.98 万元起)加速 7.9 秒、续航 701km;小鹏 P7i(24.99 万元起)加速 5.9 秒、续航 702km。小米 SU7 在 50 万以内被评价为 “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尤其 Max 版在性能与科技配置上接近百万级车型。

总结


小米 SU7 在动力、充电、智能驾驶硬件等方面表现突出,尤其 Max 版在 2.78 秒加速、800V 超充、激光雷达智驾等维度树立了同价位标杆。其短板主要在于标准版智驾能力较弱、售后服务网络仍在完善(新疆阿克苏等地区覆盖有限)。若追求极致性能与科技体验,小米 SU7 是 20 万级性价比之选;若注重品牌成熟度或售后便利性,特斯拉、比亚迪、小鹏仍是稳妥选择。
小米汽车性能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