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订单流程与政策
1. 订购步骤
- 线上渠道:通过小米汽车官网或 APP 选择车型(如 SU7 标准版 / Pro/Max/Ultra),定制配置后支付 5000 元定金,7 天内可无理由退订。若主动锁单(确认配置),订单进入生产阶段,定金不可退。
- 线下渠道:全国已有 59 家门店(如芜湖鸠江区原奥迪 4S 店转型的交付中心)提供试驾和咨询服务,支持现场下单。
2. 金融服务
- 分期购车:首付最低 15%,期限最长 60 期,年费率最低 2.5%,合作机构包括建设银行、平安银行等。
- 补贴政策:芜湖地区可叠加政府补贴(如 1.8 万元)和平台补贴(168 元),具体以当地政策为准。
3. 订单状态查询
- 官方途径:登录小米汽车 APP 或官网,在 “我的订单” 中查看状态(如待生产、运输中、已交付),或拨打客服热线 400-100-5678 查询。
- 交付时间:标准版 / Pro/Max 当前订单预计 2026 年 2-3 月交付,Ultra 版因产能问题交付周期更长。
二、订单修改与取消
1. 修改规则
- 锁单前:7 天内可自由修改配置或取消订单,定金原路退还。
- 锁单后:配置不可修改,若因小米原因延迟交付,官方可能制定补偿政策(如 2024 年 4 月 30 日前下单用户可享权益礼包)。
2. 退订政策
- 主动退订:锁单前可退,锁单后不可退。若因质量问题或未履行承诺,可通过黑猫投诉等平台维权,但需提供证据。
- 自动终止:超过 360 天未提车,订单自动终止,定金不退。
三、交付现状与产能
1. 订单积压
- 截至 2025 年 4 月,未交付订单超 18 万辆,相当于当前月产能(约 3 万辆)的 6 倍,需半年以上消化。
- 不同车型交付周期差异显著:标准版 47-50 周,Pro 45-48 周,Max 42-45 周,Ultra 因产能不足交付量较少。
2. 产能瓶颈
- 一期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投产,达产后总产能 30 万辆,但短期内仍无法满足需求。
四、用户常见问题与建议
1. 交付混乱
- 部分用户反馈同配置、同颜色订单交付时间差异大,早锁单反而晚提车。官方解释称受地区、配置优先级影响,但缺乏透明沟通,引发不满。
- 建议:下单前确认交付时间承诺,保留销售沟通记录,若遇延迟可通过 APP 反馈或联系客服。
2. 锁单误解
- 部分用户误触 “锁定配置” 按钮导致定金不可退,认为界面提示不明确。官方回应称已通过 APP 三次弹窗提醒,法律上无责任。
- 建议:下单时仔细阅读《购车协议》,锁单前充分确认配置。
3. 质量与售后
- 车质网调查显示,26.2% 的用户反馈车身附件及电器问题(如驾驶辅助系统故障),售后服务满意度一般。
- 建议:提车时仔细验车,保留故障证据,通过官方渠道或第三方平台维权。
五、最新动态与趋势
1. 订单量变化
- 2025 年 4 月新增订单约 8000 份,较 2-3 月高峰(每周 1.9 万份)明显下滑,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 二手市场出现 “准新车” 加价转卖,但权益转让风险高,官方不支持此类交易。
2. 产能提升计划
- 雷军宣布扩建二期工厂,优先保障 SU7 交付,但新车 YU7 上市后可能分流产能,进一步延长交付周期。
总结
小米汽车订单目前面临产能不足、交付周期长、用户体验争议等问题,但产品竞争力仍受认可。建议消费者下单前充分了解政策,谨慎选择配置,若遇问题及时与官方沟通。未来随着产能释放和门店扩张,交付效率有望逐步提升。
